在美國房地產市場迅速膨脹時期,不少普通美國人加入了房產投資者的行列。然而,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爆發,眾多房產投資者在房地產市場衰退的打擊下哀聲一片。對于中國的房產投資者來說,從美國投資者的遭遇中或許也可以吸取一些經驗和教訓。
多年來,一些美國人喜歡投資面積大、設計豪華的房產,期待獲得高額回報。然而,在美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的今天,現實讓他們失望了。對于這些房產投資者而言,不但最初期望的高回報成了泡影,房屋價格的快速“縮水”更成為他們的噩夢。
美夢變噩夢
羅杰·埃里奧特在佛羅里達州棕櫚城有一座美麗的大房子,鄰居們稱之為“夢之屋”。“夢之屋”位于一個占地9300多平方米的馬術愛好者社區。社區內綠樹環繞,風景宜人。房子占地約325平方米,紅瓦白墻,房前屋后綠草茵茵,視野開闊。內部分為上下兩層,共有四間臥室和三間浴室。
羅杰是一名房地產承包商,妻子艾莉森則是醫療設備銷售員。他們最初建造這座新房,并不僅是為了居住,而是懷著投資升值的憧憬。迄今為止,埃里奧特夫婦已經為這座新家砸進了75萬美元,而他們在房子里住的時間還不足兩年。
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2006年陷入衰退以來,夫婦倆越來越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建房時,埃里奧特夫婦選擇了高風險的可調整利率次級抵押貸款,即貸款利率隨著短期利率波動而變動。如今美國金融市場爆發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利率上升,房價回落。盡管夫婦倆手上有大量證券類資產,還不至于擔心還款問題,但他們面臨著另外一種困境。
美國“9·11”事件以后,為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連續多次降低利率,房地產市場迅速膨脹,房產投資盛極一時。2000年至2005年間,住宅市場的持續繁榮使像羅杰一樣的普通投資者也開始“野心膨脹”。他們已經不滿足于買下一處房產僅作為安身之所,羅杰希望,作為一項投資,房子能為他和妻子帶來高額回報,最好是兩位數的增值。然而事與愿違,羅杰這座被鄰居贊嘆為“夢之屋”的豪宅,其價格如今不斷“縮水”,美夢變成了一場噩夢。
投資者焦慮
事實上,羅杰并不是惟一一個被房價起落所困擾的美國人。整個美國,眾多房產投資者在房地產市場衰退的打擊下哀聲一片。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5年間,美國中等住宅房價從14.36萬美元狂漲到21.96萬美元,升幅達52.9%。然而經濟學家認為,房產市場已經于2005年底達到巔峰。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交易部門也推測,到2007年底,住宅銷售額將比2006年下降10.8%。他們還認為,今年將是中等住宅房價自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首次全年下跌。
羅杰說,當地房地產市場只能用“可怕”來形容,登記交易的房產價格疲軟不堪。羅杰估計,他的房子如果出售,不要說投資回報,就連建造成本也只能收回90%。而且,最令他擔心的是,這輪房產價格的下跌很可能才剛剛開始。
在美國一些房產價格波動不大的地區,也許有不少人因為錯過剛過去不久的房地產市場黃金時期而悲嘆,然而,在沿海城市的房產市場,也就是那些曾經房價飛漲的地方,羅杰的遭遇實在堪稱普遍。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米歇爾·斯拉塔拉今年夏天也撰文描述自己因房價暴跌而坐立不安的一段經歷。斯拉塔拉在一個海濱城市購買了一處房產。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降溫,她的房子價格不斷下滑。她幾乎每幾個小時就要上網,查看自己房子的市場價格,就在最近兩個月里,房價已經暴跌九萬多美元。苦惱的斯拉塔拉在文章中不無自嘲地說:“我真的,真的很需要知道怎么才能管理好我最大的投資。”她說,理財專家后來告訴她,那處房產所在地的投資價值與價格并不太匹配,并建議她最好每年只查看一次房子的價格。
《新聞周刊》房地產記者丹尼爾·麥克吉恩對此評論說,理財專家常常耗費大量精力勸說股票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時不要恐慌性拋售股票,“最好不要太頻繁地查看你的賬戶,這是古老智慧告訴我們的道理”,對于房產投資者而言也是如此。
投資過了度
羅杰顯然還沒有達到麥克吉恩的境界,他最近正在為一堆數字而焦頭爛額:房價不斷“縮水”,他還必須不間斷地為房子繳納稅款、保險費和按揭貸款利息。他覺得,現在的情形甚至比租一處好房子還不合算。
羅杰說,他的父母很可能無法理解他的焦慮心情。“他們(父母)買房子時,想的是將在這里住上30年,還清抵押貸款,而不是我們將在這里住上五年,再賺一些錢。對他們而言,這(房產)不是一個投資游戲。”當然,羅杰的父母也無法想像住在價值75萬美元房子里的情形。羅杰坦誠:“在把住宅變成投資品這一點上,我們做得有點過度了。”
在旁人看來,羅杰的確做得“過度”了。埃里奧特夫婦的遭遇經報道后,一些美國讀者認為,他們利用住宅獲取投資回報本身無可厚非,使他們陷入窘境的是投資管理手段和自己的心態。正如斯拉塔拉一樣,理財專家對她的建議是,首先要選擇“可靠”的地點投資房產,其次是保持平穩、“長線”的心態。
署名為“dnajsul”的網民評論說,不管人們是不是把住宅當作投資,首先應該把它看作一種債務,需要運用合適的手段加以管理。比如,用30年期限的抵押貸款購買房屋時,如果把這視為一種投資手段,期待在未來獲得(高)回報,這種做法顯然不夠“經濟學的理性”。許多美國家庭掉進了這樣一種陷阱:賣掉舊房,建造越來越大的房子,從始至終沒有擺脫抵押貸款的負擔。
《新聞周刊》記者麥克吉恩則用一個比方,對投資房產的“埃里奧特們”提出建議:“當投資回報以兩位數字增長的時代在記憶中褪色后,看待你住宅的房價變動,就像關注孩子第一次踢足球比賽:不管他表現得多差,我們都應該心甘情愿地愛他。”(何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