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以房養老”再次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鄭斯林在談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時,再次提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的養老融資方式。按鄭斯林的話來說:“這個辦法是國際上通常采用的做法,我個人認為勢在必行。”
緩解養老壓力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45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1%。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2億,占總人口近25%。在“未富先老”的國情下,如何切實解決好老齡人老有所養、確保他們的生活質量,成了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而“以房養老”無疑是眾多解決方案中最受專家推崇的方式。
“以房養老”就是所謂的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又叫“倒按揭”,最早起源于荷蘭,目前發展最成熟的是美國。這種模式的具體做法:即在60歲之前,購買住宅,并取得該住宅的全部產權。到60歲退休養老時,把自有產權的房子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后者在綜合評估借款人年齡、生命期望值、房產現在價值等因素后,在一定年限后,每月給房主一筆固定的錢,房主繼續獲得居住權,一直延續到房主去世;當房主去世后,其房產出售,所得款項用來償還貸款本息。
上海君悅律師事務所劉正東此前在接受采訪時稱,通過“倒按揭”,一個退休老人每月可以有幾千元收入,而且終身源源不斷,其生活質量將極大改善,急需現金時,也可解燃眉之急。“以房養老”不失為一種社會保障的新方式,“同時也可以減輕城市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的沖擊,減輕國家、社會、企業、家庭及個人的壓力”。
實際操作難度大
盡管“倒按揭”在發達國家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成熟的融資方式,但在我國實施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譬如國民觀念的轉變、政策法規的修改等等。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郝演蘇教授分析道,靠子女、靠單位等幾大傳統養老方式都不足使老人們“豐衣足食”,現在一些有遠見的市民開始將目光投向多樣的商業保險,但因為國情與消費理念的不同,該產品在國內還面臨著傳統觀念、政策法規、二級市場與三級市場的不成熟等因素限制。
“倒按揭”的評估標準如何設定,內容非常復雜,除了估算房屋價值以及未來房價走勢,還要估算老人的壽命,銀行要培育一批類似保險精算人的測算人群體,這需要大量的前期準備,不是一兩年能解決的。有專家甚至預言,在中國,可能只有孤寡老人才會有辦理“倒按揭”的需求,市場容量將很有限。
成立政策性住房銀行
去年早些時候,建設部已經委托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研究“倒按揭”課題。參與此次課題研究的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但要真正實現“倒按揭”,關鍵是推廣國家性養老補充計劃,成立政策性住房銀行。
該人士分析指出,實施“倒按揭”需要政府承擔更多責任,最好的方式是由政府作為擔保人,成立政策性銀行,降低商業金融機構在“倒按揭”過程中的風險,從而降低“倒按揭”產品的貸款利率,“如果‘倒按揭’產品的貸款利率與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持平或更低,將有助于‘以房養老’的推行”。
對此,鄭斯林表態,“倒按揭”涉及到相關法律、評估標準、繼承權等問題,的確需要對很多問題的防范措施加以研究,“但是這件事情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