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積金貸款使用效率把賬面上實惠落到實處
公積金貸款變成雞肋,可能每個人都會心疼。公積金貸款里的每一分錢,除了來自每個月的工資,單位還要按月繳納一筆,可真到了買房的當口,公積金卻白白躺在賬戶里,想用用不上。使用效率低下,已經成了制約住房公積金發展的一大障礙,的確是對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
一位在銀行工作工作的先生,專門負責公積金貸款。然而,他買房的時候,卻選擇了商業貸款。
銀行職員:“我現在想買個兩居3居的,怎么也得100多萬,他那點錢怎么都不夠。那我還得去商貸,現在組合貸款的話,也非常麻煩。就覺得算了。我覺得還是商貸比較簡單。”
令他無奈的原因是是:目前北京市公積金貸款的最高限額只有40萬元。而對于40萬這個額度的制定,許多人也都心存疑問。
市民:“為什么是40萬,不是30萬或者50萬?”
中央財經大學的李德峰授解釋,北京市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最高數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李德峰:“原來是我記得曾經前些年是40萬,后來又降到30萬,后來又提到,現在又提到40萬,這個是什么呢,這個額度一個是根據住房消費貸款的需求情況,再一個是根據什么呢,住房公積金它的使用率的使用情況。”
李教授解釋,當住房公積金的資金充裕而住房消費貸款需求又比較高的時候,就可能會上調一定的貸款額度,這種上調體現了政府鼓勵百姓進行正常的住房消費。但是就目前來看,40萬的最高貸款額顯然不能滿足買房人的需求。
市民1:“只能貸40萬?那現在肯定少了,現在買房那么貴。”
市民2:“ 40萬哪夠啊?40萬夠什么?現在買一套起碼也得100萬,比如首付30萬,那你再加一倍也不夠啊。我們兩代人也還不了。”
公積金貸款的最低額度應該是多少才能滿足實際需求呢?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總經濟師李持纓給記者作了一個簡單的計算。
李持纓:“現在北京的均價可能是八千左右,那么八千左右來講呢,他90平米的話就需要70多萬元錢。那么貸款一般是八成最高,所以說七八就是五十六萬,就是50萬到60萬之間。”
看來,目前40萬的最高貸款額顯然不夠,那么其余的十多萬又該去哪里籌集呢?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汪利娜認為公積金與商業銀行搞組合貸款就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但李持纓認為汪利娜所說得解決方案不太可行。
李持纓:“這種做法坦率地講,我已經盡力了,就是程序很復雜,因為他既要滿足商貸的條件,又要滿足公積金的條件,然后呢還要兩個部門都要去跑,最后還有一個抵押物,就是這個抵押到底是歸銀行啊,還是歸資金中心,這方面的問題確實是,就是比較困難,組合貸款比較困難。”
公積金貸款,設立它時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給大家買房提供個保障。可現在陳舊的程序,繁瑣的手續,把急需貸款的購房人擋在了門外。今年,國家進一步擴大了住房公積金的覆蓋范圍,城市里有固定工作的農民工也可以加入,但如果不消除公積金貸款的障礙,公積金貸款的實惠仍然只會停留在賬面上。
張成文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銷售員,他干這行已經6年了。去年公司的一個新項目開盤時,張成文發現售樓處的工作人員里多了一些從幾家銀行派駐來的新面孔,她們專門負責商業貸款的咨詢和辦理的,而且效率很高。
張成文:“如果您的證件也是非常齊全的話,20分鐘就可以做完。”
目前在北京,商業銀行入駐售樓處現場服務的情況十分普遍,銀行與開發商的合作使銀行爭取到了更多的個人貸款項目,樓盤的成交率也提高了很多,銀行與開發商互惠互利。但對于商業貸款的便捷,公積金貸款卻并沒有什么舉措。
張成文:“我們給他提供住房公積金的電話,公積金要自己跑,相對麻煩些。”
由此看來,使用商業貸款買房,基本是銀行追著客戶走,而相反,公積金貸款則要求客戶追著貸款中心走。而且就目前來看還很難改變。
李持纓:“全國的公積金管理機構它的人員規模都是比較小的,而且它作為一個市場上,唯一的一個產品,都是由一家來操辦,就是面向全市的樓盤,所以說不可能做到像商業銀行那樣,他把他的貸款申請前臺、受理前臺延伸到售樓現場,公積金中心沒有辦法做到,我只可以坐在我的辦公地點等著你來找我,而不可能我去找你。”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公積金貸款的服務顯然比不過商業貸款。而公積金貸款較低的利率,使商業貸款從一開始就把它當作了競爭對手。
記者了解到,許多開發商之所以不做公積金貸款,除了回款慢之外,還有另外一層原因,那就是有些銀行與開發商之間會有某種強制性協議。
李持纓:“開發貸款我們是不可以介入的,這時候他(開發商)可能跟銀行有一個合作關系,說我給你開發貸款,那么你把你的這個商貸也給我,那么他們可能就有一個合作吧,咱不叫不正當競爭 是較合作的關系,所以這是存在的 但是這么做的話,應該坦率地講,實際上剝奪了買房人的一種選擇,”
看似是競爭對手,事實上,公積金管理中心與銀行本身應該是一種合作關系,
李持纓:“是這樣的,就是這個錢是用我們的錢,包括風險也是我們承擔,但是呢我們不是金融機構,所以說發放的手續以及從你賬戶上扣錢、劃錢這些工作都要委托銀行去操縱,是這么一個關系。”
據了解,公積金存在銀行的利息,以及個人還款利息均為公積金管理中心所有,中心只是拿出利息的5%給托管銀行作為手續費,而相比之下,銀行用自有資金做出的每筆商業貸款都可以獲得100%的利息回報。回報如此懸殊,銀行當然會把商業貸款做為首選。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汪利娜:“這是商家的必爭之地,那我為什么要把這個好的業務讓給你公積金啊?你除了有一個比我低一個百分點的利率優惠之外,其他的優惠都沒有,對不對?那這個業務我為什么要讓給你啊?”
同時,《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將公積金管理中心定位于“不以贏利為目的的事業單位”,隸屬于地方政府部門。但實際上,許多地方的公積金管理中心正扮演著一個“金融機構”的角色。汪利娜認為角色與職能的不相符是導致當前公積金問題的根源所在。
汪利娜:“就是說你現在在銀行不斷地競爭的情況下,你公積金在這個市場上到底怎么定位,你跟商業銀行的區別是什么?如果你這些都不清楚的話,你再不改善你的金融服務,那你肯定在這個競爭中,你是沒法跟現有的這些商業銀行競爭的。”
半小時觀察:公積金不是擺設
公積金貸款的設立是為了緩解購房者貸款的巨大壓力,它的設立體現了社會的公平,但并不是說公積金的使用和管理就不需要講求效率和實用。
一方面,房價一漲再漲,人們越來越買不起房子,而另一方面,本應更實惠的公積金貸款卻像水中花,鏡中月,看得見,摸不著,公積金離我們越來越陌生和疏遠,如果連白領和銀行職員都享受不到公積金的好處,他們離農民工們又有多遠?
簡化公積金繁瑣的貸款手續是第一步,如今各家商業銀行的房貸類型花樣百出,貸款周期還款數額都可以隨時調整,公積金貸款應該學一學。第二,公積金是老百姓的,不是某個機構的,對公積金的使用應該有明確的法規,只要是夠標準的就應該貸給申請者。
(主編:周人杰 記者:郎麗娜)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