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市民反映,位于瑞金路10號的白下區房產管理局的一幢二層辦公樓是違章建筑,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本報記者連日來對此進行了調查。白下房產局稱這幢辦公樓不是違建,但南京規劃局卻表示,這幢建筑當初只是臨時建筑,曾責令限期拆除,卻因為種種原因,至今仍“屹立不倒”。
居民投訴
違建
白下區房產管理局位于瑞金路10號,單位大門就朝著馬路,處于兩幢居民樓之間,這兩幢居民樓是“瑞金路10號1幢和2幢”。房產局就在兩幢居民樓后面的院子里。奇怪的是,這兩幢居民樓的樓道不是在院子里,而是對著馬路開著。
住在10號2幢4樓的嚴中老先生是名退休干部,也是房產局違建的舉報人之一。今年74歲的嚴老告訴記者,他從1997年開始就一直向有關單位反映房產局的此處2層樓的違章建筑,但一直收效甚微。盡管省市有關部門對于嚴老的舉報都作了批示,但位于嚴老居民樓后院的房產局辦公樓一直沒什么動靜。
嚴老說,2002年3月4日晚,嚴老隔壁樓的一樓居民家里失火,火苗一直躥到了五樓,大火距離嚴老家陽臺僅有幾米,但消防部門卻因為救火通道被堵,一直無法從正面撲救。
房產局這幢二層高的辦公樓距離居民樓僅有十米的距離,因此不少居民稱,房產局的電話聲、工作人員講話聲居民們都能聽見。而且二層辦公樓的屋頂還有十八臺空調掛機,夏天空調一開,周圍溫度起碼提高一兩度。
嚴老表示如果政府相關部門再不采取措施,他將會將房產局告上法庭。
現場調查
辦公樓曾是簡易工棚
接到瑞金路10號居民的舉報后,記者來到了白下區房產局,發現果然和周圍居民們所說一樣,房產局有兩幢辦公樓,其中一幢三層的辦公樓是原來的一家公司改造的,屬于正常建筑。而居民們集中反映的是三層辦公樓旁的那幢二層樓房。
記者了解到,這幢兩層樓房的原址起初是一處簡易工棚,是給修建居民樓的工人們居住的。居民樓施工結束后,工棚未按有關規定予以拆除而是成為了一座建材倉庫。1995年,白下區房產經營公司將這一簡易工棚改建為鋼筋混泥土結構,作為區危房修理公司掛牌辦公。1997年1月,房產經營公司向市規劃局一處申請加層,得到批準后,加蓋為二層辦公樓。住在2幢居民樓的嚴中老人也就是從1997年開始向相關部門舉報此事的。
站在嚴中老人家的陽臺上,不但可以清晰地看見房產局工作人員的辦公情況,而且空調外掛機的運轉聲音也可以聽見。在房產局二層辦公樓的東邊,這幢居民樓曾經還有一個大門是朝著解放南路的,但也被房產局堵死,變成了房屋報修中心。如此一來,居民樓就完全被孤立起來,瑞金路上的北門就成了房產局的大門。
房產局辯解
相關部門審批過了
帶著居民們的投訴,記者走進了白下區房產局,該局辦公室李勁松主任接待了記者。對于記者提出的疑問,李主任表示很無奈,他說這屬于歷史遺留問題,領導們也很難辦,房產局不能沒有辦公室吧?
李主任說,原來這里的確是個倉庫,但倉庫高度為8米,而改造成辦公樓以后,雖然變成了2層,高度卻反而下降了一米。因為不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2樓,從規劃上講,進深、開間、都沒有動,是在控制線之內。因此,所謂的辦公樓二層是違建,是規劃局的一個誤會。周圍居民們對環境有意見,房產局已經做了很大的改變。有人反映屋頂空調噪音大,他們特意在修建水泥屋頂時搞了一個凹槽,將掛機放在里面,降低噪音。還在屋頂擺放了許多綠色植物,用來調節空氣質量。李主任說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協調好與周圍居民們的關系,但房產局的二層辦公樓肯定是經過相關審批的,不是違建。
規劃局表態
03年就責令其拆除
記者帶著調查資料來到了南京市規劃局,南京市規劃局綜合管理處王宇新處長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根據他們的調查,1997年白下區房產局為解決辦公用房的實際困難,擬將倉庫改作二層辦公樓。為此他們向規劃局申領了加建第二層辦公房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到期后,市規劃局寫了處理意見,就是該樓二樓部分不能續辦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應限期拆除。
規劃局的意見是限期一年拆除,并于2003年9月10日發出行政處罰決定。同時針對10號2幢居民嚴中所反映的問題,規劃局也給予了同樣答復。
疑問未解
強制拆遷難度太大了
分管這項工作的南京市規劃局監督處王榕處長也接受了記者采訪。王處長表示,并不是他們不想強制拆違,而是執行的難度太大。
2003年規劃局長就曾與房產局交涉過,當時房管部門也沒提供房屋資料。根據審批資料,規劃部門認定其是違法建筑,下達了處罰決定,責令拆除。2004年,監督處又前往房產局檢查處罰施行情況,但對方說白下區區政府的新大樓會給他們安排辦公,誰知道后來又沒給。就這樣,白下區房產局一直以沒有辦公場所為由,沒有任何動作。
王處長表示,現在他們面臨新的問題:第一,如果恢復原狀的話房屋還會變高;第二,一旦恢復成倉庫以后,倉庫在小區里是不合適的。因此,房產局的這一違建在執行方面確有難度。
目前,南京市規劃局相關部門正著手與白下區房產局協商,研究這一地塊最終處理方案。在新方案出臺前,白下區房產局表示,將認真處理好與周邊小區居民關系。(記者 裴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