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探訪
“禁商以來投入大量精力財力”
韋伯時代物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不便透露注冊詳情
昨日下午,記者在海淀區魏公村1號韋伯時代C座(3號樓)大堂看到,該樓的導引牌上有近百家公司。其中既有國內的網絡、咨詢公司,也有少數外企。
據該樓近十名公司職員反映,從2004年該樓投入運營以來,他們就在此上班。從幾個月到3年不等。
該樓物業公司———北京國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部副經理易大山介紹,“去年6月工商局叫停住宅內開公司,對我們確實有影響。為此,開發商和我們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解決。”對于該樓是否最近才成為可注冊企業的住宅樓,易大山表示,“我們的資料不便透露給媒體。我們的信息你可以去工商局查。”(記者陽思齊)
專家說法
住宅建成商用樓是投機行為
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和驗收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經濟學家周天勇教授昨晚接受采訪時表示,北京市工商局的這種做法值得肯定,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他同時呼吁,從鼓勵老百姓創業的角度,應對民宅公司予以分門別類,一些擾民公司不得開辦。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夏業良則表示,開發商如果立項為住宅公寓,卻建設成商用樓,是一種投機行動,以后很容易讓開發商借此政策繼續鉆空子。因此城市規劃建設部門應加強建設監管和驗收。(記者廖愛玲)
“住宅禁商”時間表
●2006年6月19日市工商局下發第14號文件,全面叫停在住宅內開辦公司。
●2007年3月16日《物權法》頒布。第77條規定:業主將住宅改變為餐飲、娛樂等商業用房的,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全體業主同意,且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
●2007年3月23日市政府法制辦在公布今年的立法計劃時,將“民宅禁商”的規定從《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的草案中刪除。
●2007年4月10日市工商局表態,《物權法》的規定與“民宅禁商”并不矛盾。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