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2007年最為敏感的詞匯,“房價”入選注定毫無爭議。
即便是當下,高檔商品房成交驟冷之際,“看多派”仍然孜孜不倦地站在房價升跌的擂臺之上吶喊。
新資本大鱷,任志強和潘石屹似乎變得越來越同進同出了。日前,潘石屹又在自己的博客里高呼 “2008年對中國和北京的經濟和房地產發展不是頂點,而是一個大周期高速增長的起點”。
如出一轍的是,在此之前,任志強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不僅奧運會后房價不會走低,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將繼續上漲”,甚至可能漲得更快。
盡管已經有部分業內人士在非官方場合表達了對房價未來的焦慮,但這并不妨礙大部分開發商在公開場合繼續大唱高調。北京萬年長興置業房地產公司總經理黃璽慶認為,北京樓市整體上將進入一種 “穩中有升”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占市場總量30%的大戶型為主的高端住宅,將出現供不應求、快速上漲的局面。
然而,記者多方了解到的情況卻不盡相同。
購房者對北京的房價日益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在北京工作了三年的四川人杜先生,最近在成都買了一套房子,打算作為結婚用的婚房。他和太太考慮在北京再打三五年工,還清大部分按揭貸款之后搬到成都定居。“還是選擇扎根在生活得體面一點的城市吧。北京對我這種收入的人來說太不宜居,沒有個四五十萬的存款,連付清首付都難!倍畔壬亩惡竽晔杖胍灿10萬元左右,即使在北京,這樣的收入水平也不算低。然而,因為他和太太的父母均家境一般,不能給他們太多的資助,而杜先生又考慮到自己已30出頭,在存款尚不太多的有限條件下,只能先在成都買房。這樣,杜先生小倆口總算是有一個自己的 “家”了,雖然這是一個1700公里之外的 “家”。
在各個網站的 “非著名”網友博客中, “降價派”的聲勢逐漸浩大了起來, “虛高”、“泡沫”、“觀望”、“降價”、“拋售”、“崩盤”……這類詞匯俯拾皆是。
如果說這些都還是業外的聲音,那么讓我們再來看看業內的統計數據。
在近幾周,北京房地產市場 “價漲量跌”的形勢進一步顯現,以11月12日至11月18日這一周為例,京城樓市新開盤項目和預售項目的均價都達到18000元/平米以上,環比上周增幅都達到40%以上。而同期住宅期房的成交總量則下降了11.8%,成交面積下降了16.2%。
拋盤則急劇增多。據鏈家地產統計,10月份,北京總價150萬元以上的房產掛牌量環比上漲24.1%。在朝青、清河、六里橋、勁松、玉泉路等區域,總價150萬元以上的房產供應量環比分別出現了57.5%、48.3%、40.2%、47.4%和43.4%的漲幅。
在深圳等城市,房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降價信號,包括最近東窗事發的中天置業總裁蔣飛卷款逃跑案件。根據媒體報道,中天置業資金鏈斷裂的主要原因,除了公司虧空較大,還有一點是蔣飛挪用客戶資金炒房,以個人名義買入深圳地王大廈的數十個商鋪,耗資在5000萬元以上,并以多位親戚、朋友、員工的名義申請按揭貸款。目前,因為深圳房市不景氣,成交量劇降,蔣的這些房產被套牢無法出手,而客戶又來上門索要房款,最終導致了無法填補的窟窿。
一位中介公司的高管向記者抱怨說,今年以來,自己多了一項新的任務,就是向他的房地產公司客戶詢問,為他的一長串親戚朋友買房,有沒有什么優惠價或者優先挑房的機會。而9月份以后,他對這些親友提出的請求開始謹慎起來,有時會提醒提醒,房價已經比較高了。 “有些盤我會直接告訴他買了不劃算,就有優惠也別買了!
一位剛剛進入房地產公司工作的小伙兒馬丁,對北京的房價感慨良多!拔医邮值牡谝粋項目,地是年初投標拿下來的,9月份就開盤了,太快了!現在燕郊的房子都從3000多漲到4000以上了,那可是在河北!”
在土地市場,地王還在不斷產生,尤其在上市公司眼里,土地成了搶得眼紅的資源, “面粉比面包還貴”的情況一再出現。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認為,土地價格過高,嚴重透支未來的房地產價格。未來三年內,房價必須保持15%至18%的增長率,才有可能支撐目前的地價。
年底將至,北京土地市場一年來都是緊巴巴的供應量忽然有了點松動。從11月初到現在,成交土地多達9宗,其中有6宗住宅用地。限價房用地的消息頻頻傳來。關于限價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討論,正在變得越來越全民化。
溫家寶總理在出訪新加坡時表示,“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為關注的是住房問題。……近些年來房價上漲較快,人民有很大的意見!彼谡劦浇鉀Q房地產問題的考慮時說,中國政府今年將安排49億元用于廉租房建設,再加上地方財政,投入將達到幾百億;經濟適用房戶均面積90平方米比較適當;而對于高檔住房,主要靠市場調節, “但是也必須有國家的宏觀調控,防止利用房地產進行炒作造成市場混亂”。
“限制外國人和外地人買房子,或者規定在本地工作年限,才能在本地買房,避免把北京上海等城市變成富人區;加大社會商品供給,減少人民幣總量和商品總價值的差距;限制房子總價格,不必要求必須降價,但是不能漲得離譜;加大保障住房,讓老百姓有地方住。”一位業內人士就此提了四點建議。(陳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