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水的宜居品質
宜居,一直是燕郊引以為豪的地方。早晨清新的空氣、樓層低密度小的田園小區、整潔寬敞的馬路、40分鐘就到北京大望路的干凈大巴等,都曾使來燕郊看房的人一眼就愛上了它。但是,宜居的燕郊,似乎越來越遠了。
由于潮白河燕郊段常年沒有流水,河水(挖沙挖出來的地下水常年不干)臟且淺,大部分河床裸露成荒沙地,讓一些因為這條河而創意的地產,比如潮白人家、威畢歐溪谷、納丹堡等顯得有些滑稽。因為推窗迎來的,并不是河岸美景,而是隨風撲面的沙塵。
據記者走訪發現,燕郊的樓盤大體分為三大區域:燕順路區域、上上城區域和開發區中心區域。就居住的自然環境及樓盤設計來看,遠離工業區的燕順路地區因為距離潮白河和通州近,目前是燕郊最好的區域,甚至很多人都相信,那里會成為燕郊新的中心。
然而,從星河皓月二期開始,之后的納丹堡、美林灣、威畢歐溪谷等陸續在建,住宅樓已經越蓋越高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和瘋長的土地價格,使開發商忘記了這個區域休閑的特點,30多層的高樓群起而立,讓燕郊在一年之間就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只要有些許微風,漫天的塵土就隨時會讓你的滿身滿臉“層林盡染”。
記者在燕順路區域看到,這里的生活配套設施至今仍然基本為零,只是隨著民工的大量到來,一些小吃和便利店才有了人氣,但環境不如人意。居民購物要乘車輾轉到三、五公里遠的京客隆和行宮市場,有些大爺大媽甚至直接坐車到北京市大望路的沃爾瑪,往返數十公里從北京購買生活用品。很多在北京上班的人也會從北京買生活用品帶到燕郊,讓燕郊一度成為“睡城”。
位于燕郊正東102國道北側的某樓盤,廣告在北京曾經鋪天蓋地,一度在年輕白領心目中有很強的號召力。但是,幾百畝土地上蓋了近10萬套房子,30層左右的高樓間距只有四五十米,冬天一半以上的樓層不見陽光,已經把整個小區內部變成了一個天井,根本不通風。
燕郊的中心是迎賓路的公園附近,這里是燕郊目前最成熟的商業區、金融區和文化教育區。因為核心土地的稀缺性,這個區域只有北歐小鎮、百花家園、怡景苑等數個中等規模的已建成小區。
中心區域近年來人氣很旺,“步行街的商服已經從2005年的7000多元/平米漲到了現在15000元左右。”一位步行街的商戶告訴記者。但是越來越骯臟雜亂的市場,低矮低檔的小門市房,以及混亂不堪隨意漲價的摩的,四處亂擺的自行車和亂停的私車,還有油膩的露天大排擋和公園里甚至步行街上的糞便,都在提醒著人們,燕郊的房地產在發展,而有些東西卻嚴重滯后了。
停電可以換變壓器,路破可以重修、商服和學校可以新建,但是對燕郊整體環境的破壞,卻是永久的。
“如果說交通問題是北京、燕郊兩個政府之間的問題,那么,商業、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就完全是燕郊自己的問題了,這些在規劃方面就要充分考慮。如果完全推給開發商,那就是管理上的疏漏。”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總策劃師楊保軍介紹,“基礎設施分為兩種,公共服務中的學校、醫療等是不賺錢的,政府一定要投資去建,政府不做就沒有。商業則是賺錢的,沒有需求的時候,商人是不會去的。所以這里還有一個博弈的過程,想居住的人希望商業成熟了再去居住,商人希望人住過去了我再去,這樣相互之間就會你等我我等你,沒有個五六年的時間不會熱起來。所以,公共服務設施政府一定要抓,而盈利性質的就給它時間讓它發育。”
據記者走訪了解,在燕郊置業的人群中,有人已經重新在北京租房居住;有人干脆就回到了北京的家里,只把燕郊的房子當作了升值的投資;還有的人在燕郊幾經選擇,還是決定在北京通州等地購買住房。
燕郊的“通京”夢 “通京”的努力
“居住在新區,就業在老區,必然對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像燕郊這樣單純依賴一條公交線路出行,勢必對交通造成極大的壓力,這一點,需要兩個區域的政府從區域經濟的深度去考慮,在思想上超越自己的管轄范圍,實行政府間的合作,來解決交通問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總策劃師楊保軍建議,在道路交通規劃設計上,北京市和燕郊應該統一考慮,大力發展流量大的軌道交通,如地鐵、輕軌等,“雙方可以各修一半,然后進行銜接。”
針對燕郊在發展中遇到的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足的問題,燕郊開發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于才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開發區的高度關注,他們正在加緊總體規劃的制定,并且聘請了北京市的規劃專家進行燕郊的規劃,“以使燕郊的規劃能夠和北京的規劃充分銜接”。于才軍表示,如果交通上的互相融通完成以后,燕郊真的就不是“近京”而是“通京”了。燕郊和北京的通州、順義緊密相聯,如何與這兩個地區協調發展,“我們有想法,但是具體能不能實施,什么時候實施,目前還無法說清。”
“燕郊開發區的確有一整套規劃,他們也和北京市接觸了很多次。”三河市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但是,很多情況我們要跟隨北京的規劃,比如預留地鐵口,得北京留了,我們才能準備去接,不能我們先留著等北京接啊。”
燕郊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許春聲在今年8月舉行的燕郊開發區建區15周年慶典新聞發布會上曾經介紹說,燕郊遵循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已經提出了“變近為通、全面融入、依托北京、面向世界”的發展理念,其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按照變“近京”為“通京”的理念,已經加快了基礎設施的對接,新建成的燕郊迎賓路北延工程將盡快與北京京平高速路完成對接,屆時,從燕郊到達首都機場的時間只需15分鐘,加上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電氣化鐵路、102國道復線等,使燕郊的進京通道增加到7條。在路通的同時,努力實現“電、訊、水、氣”等設施的資源共享,通訊、供電、公交均已建成河北、北京兩套網絡。
三河市市長張金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當前包括燕郊在內的三河市急需北京市支持的就是解決交通問題。需要北京市在審批、工程建設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使三河市與北京有更多條交通通道,加強其與北京的交通聯系,緩解北京東部地區對外交通的壓力。
“北京在做整體城市規劃的時候,的確考慮周邊的這些衛星城市,但是具體的規劃進行到什么程度,目前領導們不在,我也不能明確地告訴你。”北京市規劃委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日前回應《中國經濟周刊》的詢問時說。
“規劃和夢想有好幾年了,但是實施起來應該難度不小,因為巨額的資金河北能出還是北京能出?”一位開發區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30年的“劃歸北京”夢
隨著大量北京購房者的涌入,許多問題并非僅僅靠燕郊“通京”就能解決。
擁有北京戶口的燕郊居民,因為“人戶分離”,醫保等社會保障體系難以對接,在當地就醫無法享受公費醫療和大病統籌。“家里的老人年高體弱,經常需要看病,但如果住院就得往北京市里跑,家人就要整天在燕郊與北京之間來回奔波折騰,上次我父親做手術,還沒痊愈,我母親就累病了。”家住星河皓月社區的王先生感到很無奈。
而沒有北京戶口的購房者,則有一部分心動于“燕郊就要劃歸北京”的傳言,期待著在燕郊購房而得到的戶口,有朝一日能隨著燕郊的“劃歸”而變為北京戶口。而深諳此道的開發商更是在這點上大做文章。
從歷史上看,建國之后,燕郊所在的三河市,便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曾先后隸屬于今天的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唐山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廊坊市。
國家住宅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開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從地圖上看,燕郊深入北京市腹地,好像“很天然的”就是北京的一部分,但不歸北京市管轄。“我認為,燕郊的發展可以更自由些、放得更開些,使它受北京市規劃的影響,但是不受北京市規劃的管束,為其留下較大的自由度。因此,我認為從城市發展的規劃學上講,燕郊將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燕郊名義上是河北的一個小鎮,實際上已經與北京血脈相連了!”三河市市長張金波在談及北京與燕郊的關系時說。
燕郊開發區規劃建設局于才軍副局長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作為燕郊來講當然愿意劃歸北京,但是國家行政區域的劃分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燕郊要劃歸北京的說法,我小的時候就一直在傳,已經傳了二三十年了吧?!”一位開摩的的燕郊當地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也就這些買房子的愿意相信。”他不屑地嘟囔了一句,開車走了。(宋雪蓮)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