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月4日電(記者 陳建)每一輪宏調來臨,房地產總是站在最前線。對于手里捏著牌有備而來的發展商而言,在危機之中尋商機此時正是大展拳腳之際。香港最大的地產財團新鴻基地產,可謂這方面的“高手”。日前,“新地”高層接受本報記者時透露,集團繼續看好國內市場,未來3~5年內內地投資比例也將由現在占集團總資產總值的17%增加到30%,珠三角、長三角、京津以及重慶、成都等地,將成為其重點發展區域,特別是一線大城市周邊的二三線城市“商機多的是”。
12月房地產現資金困象
去年底,隨著央行既定的2008年貸款政策持續收緊,開發商已隱約意識到真正的冬天要到來了。
去年“9·27”房貸新政之后,各家銀行對按揭貸款和開發貸款兩大輸血管道的同時收緊。銀行擰緊資金閘門,就意味著開發商資金來源受限,尤其是那些既沒有上市、又無法做到強強聯合的中小地產商前景堪憂,某股份制銀行行長曾毫不諱言:“可能會有一批開發商要死掉。”
即使被認為渠道更多的上市公司也難以避免困境。金地集團的增發方案以及公司債方案已經公告幾個月了,申請也已經交由證監會等待過會,但是這一等就是幾個月。由于金融調控的傳遞效應,地產股紛紛滑入陰跌通道,各路基金和股民大舉出逃,發債難度和上市難度加大,地產商集體遭遇融資瓶頸。
向海外融資的開發商也遭遇了同樣出現資金困象。一些香港上市的國內開發商,在海外市場發債受到阻力。有消息指,ING等國外投行對國內市場普遍表示擔憂,看不清楚未來。投行作為承銷商擔心內地房地產市場受到政策影響,上市公司業績無法保證,海外的投資者不愿意購買國內開發商的債券,而不接受內地開發商發債的承銷業務。
融資鏈的緊張,最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與之有“聯動效應”的土地市場,在去年以來的狂熱后突然驟冷。12月6日,廣州12塊土地出讓僅吸引了7家公司參與競買,其中5幅直接以底價成交,2幅因無人報價而流拍。
“在心里沒底的情況下,大家信心難免有所影響。”一位不愿具名的開發商指出,這一輪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整的前景尚不明朗,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地價支付期限進一步收緊,房企融資難度增加,實力有限的開發商,只好作壁上觀。
資本大鱷逢低吸地
唯一的路徑就是自我救贖,在融資多元化路徑上破局。強強聯合、分散風險無疑是最直接的一招。在去年9月富力和合景泰富聯合以46億元的高價拍得廣州獵德大型商業項目。3個月后的12月中,兩家機構竟然邀請了當時的競拍對手——香港地產商新鴻基共同參與開發,各占項目三分之一股權。此事被業界解讀為融資受限之下的強強聯合開發。
當時親臨競買現場督戰的新鴻基地產代理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蘇仲強,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回憶,其時舉了幾次牌就收手了。“這是‘新地’一向的穩健作風,集團不會搶地,只會按照自己的步伐,可能外界會評論太過于謹慎,但相信會有機會的。”
果不其然,就在新鴻基地產在香港宣布入股獵德村項目之后一周,該公司潛伏成都三年以來首次從公開出讓市場拿地,由于沒有競爭對手出價,郭氏只需支付人民幣31.1億元,便可輕松地以初始掛牌價每畝1200萬元,將這幅260畝的成都未來金融商業中心標志性地塊收入囊中。與此前成都地價狂飚時業內估計該地價可能高達90億元相比,如今只需1/3的價錢新鴻基無疑撿了“便宜”。
鑒于新鴻基地產(16.HK)近期持續在內地增加土地儲備,國際投資研究機構調高其資產凈值預測,同時調高6個月目標價,由172港元調高至176.5港元,維持“跑贏大市”評級。分析指出,“新地”近數星期在內地購入多幅地皮,估計成本63億人民幣,總樓面面積198萬平方尺,認為價格合理,部分地皮亦具吸引力,尤其是廣州及蘇州。蘇州項目估計60%住宅面積可供出售,以目前每平方米平均售價3.0萬人民幣,預料毛利率逾50%。
未來3年加大內地投資
新鴻基地產被稱為香港地產“四大天王”之首,建造香港多個地標物業,包括新鴻基中心、國際金融中心以及興建中全球第三高大廈九龍站環球貿易廣場。此前,市場傳聞這家香港最大的地產將收購建設中的廣州新地標珠江新城西塔(樓高400多米)部分股權,并有意參與規模相近的珠江新城東塔項目競標,對此蘇仲強并未直接回應,但他強調,集團不排除多種形式包括獨資或合作方式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
蘇仲強表示,新鴻基地產目前在廣州、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成都等地都有土地儲備。而未來新鴻基地產將繼續增加在內地的投資在未來3年將總投資額比例由現在的占資產總值的17%提升至30%。
他介紹,新鴻基地產在內地拓展將采用香港平衡物業銷售及租金收入的經營模式,同時發展銷售住宅物業及地標商業項目作出租用途。記者了解到,目前新鴻基地產在廣州花都區共有三塊項目儲備,并將于今、明年動工銷售。其中一個項目將于最近與其內地的合伙投資者舉行項目命名發布會,并介紹樓盤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設計及建筑特色。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