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京、滬、深、廣這類“一線城市”房價明顯下挫相比,國內很多中、小城市和城鎮的房價,漲不上去,跌不下來,呈現膠著狀態。記者近期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二線樓市”經濟基礎、開發資金來源和開發商素質等與“一線樓市”有著較大差別,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特殊的風險。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在差強人意的“金九銀十”之后,地產界一些“民間融資型”公司就會露出馬腳。不了解內幕的消費者買下這種房子,就可能與高息集資者一道,陷入融資陷阱,被復雜的法律糾紛困擾。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春節前,可能是第一個風險集中爆發期。
購方不買,賣方不降
所有到長沙的人,只要出了“黃花機場”,舉目四望馬路沿線、立交橋四周,所有值錢和醒目的“廣告位”,幾乎全是房地產廣告。房地產業對地方經濟的支柱作用,“土地財政”舉足輕重的地位,走在大街上就能看出端倪。
地處內陸地區的長沙市,在城市衛生和環境質量、社會文明程度、基礎設施等方面,與臨近省份的廣州、深圳相比,不在一個檔次。但長沙市的房價,在過去的這個“房地產黃金五年”中,從普遍每平方米千元出頭,均價如今已經逼近4000元/平方米水平。雖然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大城市房價出現降價“多米諾骨牌效應”,但長沙位置較好或者自認為有些“賣點”的樓盤,還在叫價5000元/平方米至6000元/平方米,看起來挺硬朗。
但與此同時,長沙形形色色的“房交會”,卻沒了往年的火爆。“十一黃金周”前后,長沙陸續出現了幾個區域性的“房交會”。往往是幾千套房源投放,最終宣傳上也只能體現幾百套“成交”。在一些樓盤扎堆促銷的現場,記者偶爾能見到一兩家展位前有人排隊,但湊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些中老年人和附近居民在排隊,目的是領取開發商贈送的購物袋。這些人領到一個購物袋后,又排到末尾,樂此不疲。
購方不買,賣方不降。很多市場人士認為,類似長沙這種情況在國內“二線樓市”很普遍,一些人戲稱為“膠著的表面繁榮”。
“不高”的房價其實已是“天價”
湖南一些城市管理者發現,這種“膠著的表面繁榮”,已經影響到了開發商拿地的熱情。于是,近段時間政府“挺房”的動作,頻頻上演。
與國內另外10來個城市一樣,長沙市已經開始向住房保障對象公開發放了5萬元或8萬元的補貼憑證。住房保障對象可以在全市范圍內選擇購買單套面積120平方米以下的房源。
“不購房就不能享受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政策!”在長沙一個房產交易會上,有開發商售樓人員這樣“開導”心存觀望的“住房保障對象戶”。有的樓盤,則干脆將“政府補貼8萬!”印到了廣告上。
在湖南,一些城市有官方背景的“挺房”舉動還很多。有的區縣政府宣布,所有在其轄內買了商品房的人士,能獲得區政府給予的5000元“購房安家補貼”。有的地方政府出錢出人用豪華大巴到礦產資源豐富的湘南地區,免費拉著一批批“購房團”往自己地盤上送。還有的則與開發商共同搞購房“中巨獎”活動,最高獎金,單套房達到了近10萬元。
長沙市一些干部在與記者談房價時,認為有收入不斷增長的市民和源源不斷進城的農民工對房地產“持幣待購”,“二線樓市”沒有“泡沫”。眼下對地方經濟和財政拉動效應極大的房地產業遇到困難,政府不能不“拉一把”。
但記者隨后走訪發現,眼下要真正在長沙“二環”之內買套“毛坯三房二廳”,一般需耗資50萬元左右。如果采取按揭方式,連本帶息總價一般在60萬元以上。
長沙市統計部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長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9元。據此看來,長沙市民2008年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2萬元上下。另據了解,2006年以來,長沙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為70%左右。如此,即使一個長沙三口之家,每年擠出1/3的錢用來買房,也要大約20年。在此期間,一家人要無病無災、收入穩定且持續增長、不發生任何家庭風險。
在長沙市近期舉辦的一個“房交會”上,一些市民在某樓盤的模型前議論說,從前房子買了就漲,大家多注重漲價帶來的“升值”收益。如今房價漲不動了,算算細賬才知道如今房價與收入相比,已經是“天價”,弄不好,一家人一輩子都要搭進毛坯房里去!
此外,實體經濟進入調整周期,房價相對地也更加“顯高”。蔣先生在湘南地區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工作。近段時間以來,企業壓縮產能、產品售價暴跌,企業負責人已經開始“放風”說要被迫降薪、壓縮費用。去年貸款數十萬元、如今每月身負幾千元債務的蔣先生逢人就勸“莫買房”。蔣說,單位如果真的降工資,遙遠的美國發生的那種次貸危機,很快就會降臨到他身上。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