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房補不是最佳方式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的房地產救市新政中,都有發放房補的措施,對此,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特聘經濟學教授Richars Arnott認為,住房補貼對于平抑房價、調控市場也許是必要的政治手段,但是它耗費巨大,增加土地和住房的供應量效果可能會更好。
Richars Arnott比較了多個國家的調控案例,他介紹說,城市化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了新力量,但通常也會帶來房價快速上升的結果,所以大多數政府都面臨著巨大的調控壓力。其中新加坡政府對土地實施控制,并且對住宅幾乎保持壟斷,新加坡的公共住房都是標準化的并且價格便宜,它的高額住房補貼既有社會效益也有經濟效益,消滅了骯臟的貧民窟。但新加坡住房補貼制度的成功是一個例外而不是規則,如果出現房價的下跌,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Richars Arnott表示,加大土地和住房供應量才能降低住房的費用,韓國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上世紀80年代末,韓國住房費用的增長幅度遠遠超出了GDP的增長幅度,房價收入比達到了13:1,而美國只有3:1。韓國政府決定采取措施,一夜之間,25%的國土面積被宣布為城區,從而為房地產的開發掃平道路。政府還在七到八年增加200萬套住房,到今天,韓國的房價與收入比下降到大約3.5:1。
產品更新
向90平方米要舒適
當前,90平方米以下住宅是政府大力發展的重點,但90平方米決不是過渡型產品,它應該成為三口之家的合適居所。中國房地產協會會長、原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在昨天的論壇中表示,當前應該在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配套上下工夫,在90平方米左右的戶型里,組織好核心家庭三口之家的生活起居,并且有一定的適應家庭結構變化和居住水平提高的靈活性,避免大拆大改。同時爭取在50平方米左右的戶型里解決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降低面積就是節約購房成本,中房協副會長、南京棲霞建設董事長陳興漢介紹說,目前棲霞建設多層住宅85平方米能做到三房兩廳,兩房兩廳是77平方米。消費者可以花更少的錢,實現同樣的居住需求。而戶型更新,也是企業競爭的需要,過去房地產公司毛利率高的達到50%多,以后不可能靠土地增值來賺凈利潤了,將來房地產利潤90%來自于建造環節,也就是運作環節,只有提高住宅產業化水平,降低建筑能耗和成本,才能在競爭中取得應有的地位。
提高房屋品質才能“過冬”
目前開發商都在擔心怎么過冬,把希望寄托在救市、暖市和托市上。著名建筑師開彥認為,過去那種片面追求贏利不求品質的開發不能再搞下去了,如果樓盤的品質有足夠保證,貴就貴點還是會有市場的。
開彥的發言中將大多數房地產開發商都痛打一棒,他認為現在很多樓盤房屋面積虛大,把有限的成本資金花在外表方面,而住宅內部功能的需求、聲光熱空氣質量等方面反倒不受重視。大多房屋好看不好用,真正理性開發,精明增長的住宅開發模式至今在國內尚不能形成氣候。“目前從開發表現出來的產品面貌,基本上是停留在追求表象的東西,講的是面子好看,但是里面連基本的保溫御寒的功能都不具備。”“把舒適度帶給居民,把利益帶給居民。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經得起考驗的產品品質,就有能力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困難局面,可以幫助你過冬。”(記者 石小磊 劉 璞 王 燁)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