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安置房事件被媒體曝光后,各路記者紛紛奔赴溫州,希望獲得進一步的信息。據浙江在線8日報道,溫州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將于4月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安置房事件向社會作出回應。但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天從溫州市委宣傳部獲悉,新聞發布會今天沒有召開。
今天記者所能獲得的正式回應,僅僅是一份公布在溫州網上的舊城改建指揮部負責人答記者問。該負責人確認了網帖所公布的購房名單的真實性。
然而,一些溫州市民對此卻并不買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民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領導干部的房子動輒一兩百平方米,其總價是普通公務員能買得起的嗎?“自行組織銷售,誰給你權力把最好的戶型,以最低價格,賣給那些領導的?”
戶均建筑面積165.89平方米
繼2008年11月溫州赴北美考察團在網絡上被曝光后,溫州安置房事件再次在網絡上引起轟動。
早2009年在3月23日,就有一篇題為《溫州舊城領導內部購房貪污的貓膩解讀》的帖子稱,“溫州舊城改建指揮部(以下簡稱“舊城”)領導利用職權將拆遷房中最好的頂層房、躍層房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購為己有。”
帖子稱,“溫州市鹿城區大南門、信河街拆遷戶拆遷了3至10年未安置的比比皆是,舊城對外講安置房房源不夠,房子未建成,實際上舊城內部剩余房源很多,不是用來安置拆遷戶用的,而是用來留給自己便宜購買的。”
帖子還具體說明了低價購買這些房源的操作方法:房子建成后,先把最高、最好的房子留給自己、親朋好友或上級領導,再把剩余的讓拆遷戶認購,從而“剝奪拆遷戶選購最好房源的權利”。
接下來的操作手法是,“在賣給自己、親朋好友或上級領導房源時,為掩人耳目,叫原先直屬的價格評估所(華正房產評估所)評個遠低于市場的‘市場價’……而給拆遷戶的評估價采用經發改委通過的真實市場價”。
帖子稱,如此兩種標準處理,用這種手段欺騙上級領導和人民,“一般人看不出來”。
帖子還詳細介紹了“在賣給自己、親朋好友或上級領導房源時”的具體手段,并勾勒出了官員及中介人在其間的利益分配格局,而這種利益動輒幾十上百萬。
該帖子后面所附的資料,包括有一份文件和幾張表格。文件名為《多余安置房按暫定價銷售給外部人員名單》,文中寫道:“2005年我部為了緩解安置房建設資金短缺問題,尚未辦理銷售手續按暫定價銷售給外部人員的住宅有94套,現將購買人名單位及住宅地址報上(名單附后)。”
該文件落款為“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時間為2009年1月7日。
帖子后面所附的“內部購房者”詳細名單分為三份,一份名為《2007年前銷售價格未批房源工作聯系部門有關人員購買情況清單》,共有66名購買人;一份名為《得月花園超計劃購買房屋清單》,共有28名購買人。兩者相加正好是94名,這部分購房者據稱即為所謂的“外部人員”。
但是,文件中未提及、表格中卻存在的一份名單顯示,還有指揮部人員內部購房情況,這份名為《2007年前銷售價格未批房源指揮部人員購買情況清單》上列出了49名購買人。
由于該文件詳細列出了項目名稱、幢號、室號、建筑面積、購買人姓名(部分還包括家屬姓名)和工作單位,記者分析后發現,這份材料展現出了如下特點:
首先是絕大多數購房者來自溫州當地政府部門,如市政府、市人大、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房管局、安居指揮所等。購房者的職位,則大多在副處級以上,其中不乏書記、區長、局長、主任、院長、行長等。從清單所標注的工作單位來看,在“工作聯系部門有關人員”及“指揮部人員”兩表中,除1名購房人顯示為“待業”,3名顯示為“個體”,少數顯示為公司、酒店、俱樂部之外,絕大多數都在政府部門工作。
其次是戶型建筑面積大,除兩套房屋建筑面積顯示為70多平方米,兩套顯示為80多平方米,6套顯示為90多平方米外,其余133套房屋建筑面積顯示均在100平方米以上。143套房屋戶型建筑面積總計23723.34平方米,戶均165.89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戶型建筑面積達288.67平方米。
三是從樓盤的區域來看,據溫州市民反映,這些樓盤都位于溫州市黃金地段,一位溫州市民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溫州不大,鹿城區是最中心的一個區,這些房子都在鹿城區的黃金地段,大南門、小南門,更是溫州市區最好的地段,現在房價為每平方米兩萬多元。”同時,這位市民還指出,從表格所公布的室號來看,這些房子大多數都在高層,而有不少頂層房是躍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