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0日電 據《北京娛樂信報》報道,房貸險(個人住房抵押綜合保險)業務正在以30%-50%的速度下滑。2006年4月27日和8月21日,央行兩次提高住房貸款利率,尤其是工行、農行、建行、交行等各大銀行紛紛把辦理房貸險由強制改為客戶自愿選擇,這個給房貸險“松綁”的舉動,讓這個本是“香餑餑”的產品正在變成保險公司內的“雞肋”。
現狀
平均每天逾10人退保
“我現在每天上班都能碰到10多名來公司退保的客戶。”在金融街畔的某大廈六層,是一家中資財產保險公司的一個分部所在地,設在這里的市場部每天都客戶滿門,不過多數是前來退保房貸險的。而在華泰財產保險公司營業大廳里,半個小時之內就來了17個辦理退保手續的顧客。
這種情況并不僅僅局限在一兩家公司。記者調查后粗略估計,從10月開始,到商業銀行辦理提前還貸及到保險公司辦理退保手續的人比平常多出了1倍以上。
保費收入低于退保支出
伴隨退保人數的激增,保險公司的房貸險業務也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下滑。某中資保險公司的內部調研資料顯示,目前該業務的下滑幅度達到了30%-50%。從北京保監局了解到,截至2006年10月,由于保費收入低于退保支出,北京房貸險保費首次出現負增長,收入僅0.49億元。
在采訪中,很多公司聽到記者要采訪房貸險,都表示由于該業務目前的情況不太理想,所以不方便對外透露。
這種情況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10月北京保險監督局,下發了《關于報送房貸險、車貸險銀行代理業務情況的通知》,要求各保險公司報送承保數量及保費收入等。
消費者購買意愿不強
記者隨機調查了10位購房人,其中有7人購買了期房,有3人剛購買了二手房。但這10位消費者中,只有2人表示有必要購買該保險,8位消費者認為沒有必要買。
選擇不愿意的8位消費者普遍認為這個產品不合理,而且賠付率低。其中吳小姐于今年年初在崇文門買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屋。“我買房的時候是強制的,如果不強制我才不買呢,沒什么必要,概率不高。而且我覺得我家里也有能力來償還貸款,這個產品對家庭收入不高的人應該更有用。”而剛剛在南三環購買了一套二手房的常小姐表示:“如果我沒有償付能力了,銀行完全可以收我的房子,而且這個產品實際上是為銀行買單,而銀行已經收了這么多利息,為什么還要讓我替它的風險買單。”
過去
保險公司視為香餑餑
過去房貸險可是保險公司的香餑餑。以前根據各大銀行的規定,客戶凡是到銀行辦理按揭房貸,都被強制通過銀行從保險公司購買房貸險。
某保險公司人士告訴記者,“這個產品屬于單件賠付大的險種,又是強制購買的產品。因此每年顧客人數都將達到萬人,但這幾年下來賠付的總共才幾十人。”記者計算了一下,假設有1萬個人貸款20萬,保費為2000元,那么保險公司的總保費收入為2000萬元。如果有30人出險,那么賠付額度為600萬元。一位在某銀行貸款部門工作了4年的業務經理王先生告訴記者,這四年中他僅僅碰到過一次賠付情況。
也正由于客戶辦理的房貸險是通過銀行進行的,保險公司為爭奪房貸險市場,支付給銀行(銀行代收房貸險保費)等中介機構的手續費在不斷加碼,保險公司給予銀行的手續費回扣比例最高甚至達到30%。而按正常情況,這一比例應在8%左右。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