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近來股市向好以及房產投資風險加大,會吸引部分投資房市的資金轉投股市,對高漲的房價或有一定的平抑作用,但是這種作用不會很明顯。
轉向股市的資金有限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認為:“股市走強對平抑北京房價不會有太大幫助。”
據“鏈家地產”統計資料分析,在房產投資置業過程中,88%的購買者均以自住為目的,僅有12%的購買者是用以投資。這就意味著最多只有12%的人群會隨著投資環境的變化而轉移投資需求。
而股市與房市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股市純粹是以獲取投資收益為目的的資本市場,市場波動較大;而房市卻兼具保值和增值雙重功能,其投資波動風險較低,自2005年9月開始已經出現連續15個月的上漲。
種種跡象表明,房價上漲是多因素驅動的,其中剛性需求成分很大。股市走強,可以分流部分銀行儲蓄,但對購房需求的抑制作用不大。
“股市和房價沒有什么直接關系,跟交易量有關。”北京虎杰投資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員張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縱觀整個2006年,無論是從官方統計還是從房地產業的稅收情況來看,上海和北京的商品房成交量都在下降,與2004、2005年相比大致下降了30%。尤其是最后一個季度,由于基金收益、分紅率高,基民開戶數更大,吸收了不少資金,可能會對商品房交易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張寅表示,但這和房價沒有必然的關系。如目前北京房價的特點是在成交量不斷萎縮的情況下,價格仍不斷上漲,和2003年、2004年上海“價量”同漲的情況不同。
21世紀不動產的統計則顯示,自住型購房人群需求依然堅挺,這在二手房市場表現得更為明顯。公務員、教師、職員、公司白領、退休人員等工薪階層占據了購房需求的70%以上。
因此,即使在股市趨好的大環境下,也只是部分投資者會將資金抽離房地產而投資股票市場。“鏈家地產”的研究報告認為,愿意退出房市而選擇股市的比例不會超過2%,該比例對整體市場的影響顯然有限。相反,2007年北京房地產依然有明顯上漲空間,房產投資價值依然較大,更多的投資者仍愿意繼續留守房市。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