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
“地王”加速房企“馬太效應”
在參加過今年的幾場土地拍賣會后,很多開發商只是成了拍賣會的“拼相”幫襯對象。一位開發商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目前在合肥開發的項目已經接近尾聲,最多還有一年左右的時間項目即將全部完工,公司高層從去年開始就在為拿地做準備,王先生陪同公司高層參加了好幾次土地拍賣會,感觸頗深。在一些熱門地塊的拍賣會上,像他們這樣的公司有時連舉牌的機會都沒有。大多數時候他們只能充當“看客”,或在拍賣開始的時候象征性地舉舉牌,證明自己的存在,大多數時候起拍價就令人望而卻步,以至他們根本沒有舉牌的機會。
王先生指出,各地“地王”的出現,必然加劇了房地產企業的“洗牌”進程。一大批中小房企只能無奈轉戰二三線城市,或者“從城市走向農村”,房地產市場的格局將進一步被顛覆。一些國內一線城市品牌開發企業,將進一步扼守行業龍頭地位,中小企業或聯合或重組,抑或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正所謂,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房地產市場“馬太效應”日趨明顯。
拿地成大開發商游戲,中小房企將被淘汰。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態勢,一線城市的路徑似乎為我們提供了參照。留意近一段時間長三角地區的拿地企業,但凡天價拿地的一定是那些或上市、或有大財團支持的大型房產開發企業;而兩三年前還活躍在市場上的中小開發企業如今已難覓身影。由此,不少專家認為,新一輪的圈地狂潮也是加速這個行業洗牌的進程。
在如今土地供應日益緊張的背景下,拿地、增加土地儲備成為所有開發商的共識。但如何拿,憑什么去拿則因為企業規模大小的不同而困擾著各家開發商。一些開發商表示,對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融資成本較小,所以拿地往往是“財大氣粗”。并且,拿地對于上市公司的資本意義也十分重大,因為很多投資者看重的也是開發公司的土地儲備量,增加土地儲備意味著能融到更多的資金,也就更有實力去拿地。
業內人士認為,這看似一種良性的“循環”,但前提是預期要絕對的持續良好。如果市場一直走好,大企業就會越做越大;一旦預期沒能實現,那么整個市場就會受到大的震動,損害的是行業的元氣和市場的信心,所有開發企業都在劫難逃。當前的“地王”紀錄頻頻刷新,必將加速市場分化,小開發商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窄,現在拿地動輒數十億,的確難倒了一大批開發商,中小開發商只能去一些小城市發展,甚至最終被這個市場淘汰。(安徽商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