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政府明文禁止后一度淡出視野的樓市營銷手段——“認籌”,現在又開始在東莞樓市抬頭。
記者調查得知,目前東莞多數樓盤開始使用認籌進行蓄客,收取“認籌金”、“誠意金”等,但很多都還沒取得預售許可證,這屬于違規操作。或在取得預售證后才認籌,但不會在取得預售證的10天內開盤銷售。
業內人士認為,開發商通過認籌造勢,容易推高樓盤定價。東莞市消委會秘書長鄧國平稱,雖然認籌有優惠,但由于單價未定,所謂“優惠”未必是真優惠;而且開發商長期占用眾多購房者的誠意金,有非法集資的嫌疑。
調查
多個項目未拿預售證已收“誠意金”
“認籌可獲萬元旅游機會。”前幾日,信息時報記者收到東莞萬江某樓盤發過來的促銷信息。此前,東莞市建設局曾發文規定,“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項目,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非法預售商品房,也不得以認購、收取預定款等各種形式變相預售。”而記者在該局的網站上,并未搜索到該樓盤已獲取預售證的任何信息。
東城一樓盤目前也打出了“優惠”的廣告,聽稱認籌數萬可抵數萬。“現在認籌所剩名額不多了,你要認籌的話要抓緊。”該樓盤的售樓小姐告訴記者。而記者在東莞市建設局的網站上,同樣未搜索到該樓盤預售證的相關信息。
還有部分樓盤是在取得預售證后再進行認籌,但他們往往不會按規定在10天內開盤銷售。比如石龍某項目,在7月中旬開始接受認籌,但記者在東莞市建設局網站查到,早在4月27日,東莞建設部門就已出具了該項目的預售許可證。
東城某樓盤6月5日就獲得建設局批準預售,但7月初才開盤銷售,而且只售賣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還要先交納誠意金進行登記,當月下旬再開盤。
同樣,麻涌一樓盤的某一棟本月20日開始接受“誠意登記”,1萬抵3萬。記者查到,早在4月21日,東莞建設部門也已為該項目的這一棟樓出具了預售許可證。
影響
易制造“供不應求”假象 并推高樓價
認籌現象再度抬頭,與樓市行情好轉有密切關系。據了解,自今年5~6月起,隨著樓市成交量的節節高升,一度被禁的“認籌”又開始悄悄出現,不過當時還只是個盤現象。而到現在,則已呈現出“遍地開花”的態勢。
認籌對樓市的危害在于,可能會導致人為地推高樓價。“舉個例子,本來只有500套的貨量,但開發商認籌了一個月,蓄了2000個誠意客戶,還刻意營造搶購的極端熱鬧氣氛,這就會人為導致供不應求的假象。而開發商看到自身項目關注度這么高,自然就會推高定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東莞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對于認籌重新抬頭的現象,昨日,記者聯系到東莞市建設局有關工作人員。該人員稱,年初的時候,東莞建設部門已對樓市認籌等違規行為進行過大規模檢查,目前暫無普查計劃,只能提醒消費者要懂得維護自身權益,不要一時貪圖便宜吃了虧。
“市民如懷疑樓盤違規認籌,可到東莞市建設局網站查詢其是否具有《廣東省東莞市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沒有該證的話可向東莞建設部門投訴。建設部門有了明確的目標后,會作為個案處理進行調查。”該人士說。
提醒
認籌所得“優惠”未必是真優惠
雖然開發商違規操作,但不少消費者還是忽視了種種風險,因為認籌的一個噱頭就是銷售折扣:一般的樓盤都會以“九折優惠”、“1萬元抵5萬元”等方式吸引消費者。
購房者小周的心態也許代表了大多數市民的看法,“雖然不太愿意交誠意金,但也沒辦法啊,我很喜歡這個樓盤,而且交了誠意金認籌后,畢竟也有一定的優惠。”
對此,東莞市消委會秘書長鄧國平提醒購房者,在“認籌”階段,開發商只明確了購房者有獲得優惠折扣的權利,并不確定房屋單價;如果“認籌”的人數超過預期,開發商就會趁機提價。如此一來,之前的所謂優惠無疑是“空中樓閣”。
而且,誠意金屬于預付款性質,消費者支付之后具有相當大的風險,盡管開發商均承諾認籌金可無條件無息退還,但房地產開發周期較長,風險來源較多,消費者不但沒有獲得利息,而且萬一沒有領取預售證的樓盤“爛尾”,消費者更會損失慘重。
此外,認籌金額少則三五千元,多則數萬元,而一般樓盤從認籌到開盤銷售少說一兩個月,多則半年甚至更長,這樣占用的認籌資金少則幾百萬元,多則幾千萬元,規避了國家財務制度對企業流動資金數額限定的規范,“這實際是發展商一種無償占用消費者資金的融資方式,存在非法融資嫌疑。”鄧國平說。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