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刺激政策退出與否的不確定性之下,市場預期也呈現出多種可能性,房地產業再次站在了“岔路口”。
2008年10月2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央行等多個中央機構罕見地同時推出刺激樓市的“一攬子政策”。此后,各地方政府積極跟進,以“北京15條”、“上海14條”等為代表的救市新政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以此為標志,房地產宏觀調控由抑制向扶持全面轉型。
在全面的救市政策刺激下,2009年中國樓市的急速復蘇令市場咋舌,成交量屢創新高,市場庫存一掃而空。在充裕流動性和投資熱情的帶動下,地價、房價也一路走高,全國各城市“地王”頻出,房價亦再創歷史新高。
如今,一年時限即將過去,一些救市政策也面臨存廢選擇。市場在“優惠政策退出與否”的不確定性下,再度變得微妙起來。
同時,與住房消費優惠政策取消預期一起出現的還有對宏觀經濟政策的轉向預期。在資產價格持續走高并出現泡沫化跡象的背景下,未來的宏觀政策將如何定調,寬松貨幣政策是否醞釀退出,都備受市場關注。
未來兩個月,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內的一系列重要會議即將召開,為明年的經濟政策定調。在此時間節點,總結這一年政策的得與失,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或許能夠為未來的房地產業的政策制定提供經驗與教訓。
基于此,本期專題試圖從住房消費、房地產開發資金和土地三個層面的政策走勢入手,解析刺激政策是否退出以及可能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力圖梳理出未來政策變化的可能路徑。
救市任務完成政策或結構性調整
“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30%的優惠房貸利率可能從明年1月起叫停。而政策最早有望在今年11月份公布。”近日,這樣一則媒體報道頗受市場關注,并引發種種猜測。
盡管央行新聞處回應為“不予證實”,但這已是市場猜測優惠政策退出以來,最為明確的一則報道。
據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內部人士透露,他們也聽到了類似傳聞,雖然還沒有接到任何正式文件和指導意見,但是消息來自銀行領導層面,“應該不是以訛傳訛”。
去年10月底,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房地產市場需求下滑,央行曾規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將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浮幅度調整至70%,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
這就是市場上通常講的“利率優惠政策”。其實,這個政策僅僅是當時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中的一條。其他還包括降低商品房交易契稅、變相放松二套房貸、調高公積金貸款額度、二手房營業稅減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業內普遍認為,這些樓市的優惠政策,在樓市復蘇回暖的過程中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其刺激樓市消費效果明顯。
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都有著大幅提升,甚至創下近幾年的新高。直到8、9月份,因房價過高,成交量才出現回落。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5837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44.8%,銷售額達27532億元,同比增長了73.4%。
從這個角度而言,這些優惠政策今年圓滿完成了救市的任務,激活了市場需求、促進成交量大幅增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