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年住房保障工作的實施,廣州目前全市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已達到18.87平方米,比1986年的7.11平方米提高2.65倍。記者昨日從廣州市房改辦了解到,廣州市今年包括廉租住房、新社區在內的政府保障型住房開工建筑面積達194.1萬平方米,將提供住房2.35萬套。
5643戶雙特困戶年底前住新房
“現在住的房子寬敞得多,而且我上班和女兒上學都不用坐車了!”2005年初,作為廣州市第一戶享受到租賃住房補貼的雙特困戶人家,戚阿姨和女兒住進了位于越秀區都府路、面積29平方米的兩房一廳。而此之前,戚阿姨母女一直同另外三兄弟擠在榨粉街一套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母女倆住的房間僅8平方米。
今年年底前,全市5643戶像戚阿姨這樣的雙特困戶,能夠全部解決住房問題。據廣州市房改辦住建辦易松翠副主任介紹,廣州去年已超額完成規劃確定的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設計劃:廉租住房、新社區開工建筑面積61.32萬平方米,提供住房7633套,部隊和單位自建經濟適用房19萬平方米。去年啟動的新社區建設項目,將分別于2007年、2008年建成和陸續交付使用,并在今年底前全部解決統計在冊的5643戶人均居住面積10平方米以下的雙特困戶的住房問題。
據悉,廣州市自1986年起啟動建設解困房工作,至2005年底止,全市共竣工經濟適用住房(含解困房、安居房)229.42萬平方米,共籌建了云苑、沙路村、同德、大塘、棠下五個解困、安居、經濟適用住房小區,解決了3萬多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惠及人口10多萬,較好地解決了人均居住面積5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
金沙洲新社區10月交付超6千套住房
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幾十臺機器同時運作,占地18.8萬平方米的金沙洲新社區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
“我們總共有1200人同時投入這個項目的建設,目前已經在進行基礎階段的收尾工作,今年10月份會把6000多套住房建好交付。”金沙洲新社區的監理負責人、珠江監理代建部項目經理駱衛東這樣告訴記者。
金沙洲新社區是新建的政府保障型住房之一,廣州市今年包括廉租住房、新社區在內的政府保障型住房開工建筑面積達194.1萬平方米,將提供住房2.35萬套。其中白云區同德小區、海珠區大塘小區和白云區金沙洲地塊正在建設中,天河區泰安花園、海珠區萬松園和荔灣區黨恩新街地塊正在辦理工程建設手續,白云區同德小區和海珠區大塘小區新社區于今年年底前竣工。
包括今年底竣工的新社區項目在內的新社區住房,除了廉租房外還將兼顧經濟適用房的功能,部分將用于解決中低收入家庭,及城市建設和危破房改造項目被拆遷家庭的住房問題。而其銷售價格將經過物價部門的審核,利潤按照經濟適用住房的有關規定,不超過開發成本前4項費用之和的3%。
12.43億補貼用于購買自住房
除了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等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難戶的保障機制外,廣州市的住房保障機制還包括面向廣大職工的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貨幣補貼等普遍性住房保障。
據廣州市房改辦住建辦的統計,從1998年廣州在全國大城市中率先試行住房貨幣分配。到今年2月底止,全市共有2008個單位(機關單位425個、事業單位977個、企業606個)、146090名職工實行了住房貨幣分配,累計歸集住房補貼32.98億元。歷年累計153058人次支取了住房補貼20.53億元,其中有105747人次支取住房補貼12.43億元用于購買自住房。
此外,廣州市自1992年開始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截至2006年底,全市累計有2萬多個單位、177萬人參加了住房公積金繳存,住房公積金累計歸集額達631億元,全市共向11萬戶職工發放了個人公積金住房抵押貸款199億元,支持購房面積達870多萬平方米。
廣州市房改辦住建辦表示,自2000年以來,廣州基本實現了住房實物分配體制向住房貨幣分配體制的轉變。自1999年2月至今,已有73362套已購公有住房上市,補交土地出讓金、公攤面積價款及標準價增值額約1.89億元。
廉租保障線8年“三級跳”
據了解,廣州市從1998年開始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至今,對雙特困戶的住房困難認定標準已經實現了“三級跳”:1998年家庭人均居住面積5㎡以下,2004年人均7㎡以下,2006年再次調高為人均不足10㎡。
廣州市房改辦住建辦提供的數據顯示,至2003年底,廣州市共推出7期廉租房,解決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廣州市最低生活保障線、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在5平方米以下的1041戶雙特困戶的住房困難。2004年底,廣州市政府將雙特困戶的認定標準從5平方米以下擴大到7平方米以下,至2006年底,市政府累計安置雙特困戶4883戶。去年,根據保障對象的收入和住房狀況的變化,市政府再次將雙特困戶的認定標準從人均居住面積7平方米以下提高到10平方米以下,并實現廉租住房制度日常化,發現一戶解決一戶,使廉租住房制度覆蓋更多的最低收入和住房困難家庭。(成小珍 歐陽永晟 周方 邱創泓 穗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