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國土局首次公開舉辦大型的經濟適用房預登記,令經濟適用房再次掀起熱潮。對于此次廣州大規模的經濟適用房申請登記,無疑讓中低收入人群再次看到了“居者有其屋”的曙光。然而,在此次經濟適用房掀起的高潮中,卻引發了不同聲音的爭論:申請條件、政府供應量、對二手樓市造成的沖擊等等是人們最為關注的。
質疑 申請人真實收入難衡量
據悉,本次必須全部符合經適房申請四項條件的才能通過街道的資格審查,拿到申請表。申請條件包括:廣州市城鎮戶口;現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8287元;家庭人均居住面積低于10平方米;未享受購買房改房、解困房、安居房、經濟適用房和參加單位內部集資建房等購房優惠政策的家庭。另外,與父母同住(父母有房)年齡在30歲以上的單身市民可單獨申請。
地產專家韓世同認為,幾大申請條件彈性空間很大,尤其是對于與父母同住(父母有房)年齡在30歲以上的單身市民可單獨申請,“如果父母家的房子120平方米,他們的獨子沒有房,和父母同住。按照規定,該孩子也可申請經濟適用房,但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大于10平方米,又不符合之前的四大申請條件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積低于10平方米這部分人如何操辦。”此外他還指出,如何衡量申請人的實際收入也存在很大困難,拆遷戶的大筆補償算不算在收入里面?股市的大賺或大跌又算不算?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不少廣州人收入存在多方來源,而如何監管每個人具體的真實收入更是空白。因此,在衡量申請人的收入方面,存在很大的彈性空間。
開發商 政府供地樂意參與開發
日前有開發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如果政府能提供土地建設經濟適用房,他們會積極參與其中,如果讓開發商自己拿地來建,那是不可能的。
廣州光大地產副總經理陳洪志表示,如果政府通過招標的方式,讓開發商參與,地產商會十分樂意的。他表示,盡管經濟適用房規定了價格、戶型等,與普通商品房相比,利潤確實少了很多,盡管如此,開發經濟適用房仍然存在微利,發展商不會虧本。同時,在目前社會對開發商都存在微詞的狀況下,發展商若投入到經濟適用房建設中,能增強社會效益,強化地產品牌。
由于目前并沒有具體的經濟適用房建設方案,對于最終是如何開展經濟適用房的計劃,并沒有答案。有猜測稱,政府希望開發商拿地建經濟適用房,對此,廣州某地產集團銷售總監表示,發展商絕對不會同意的。“發展商都在鬧地慌,市中心土地更是供不應求,讓開發商拿出手頭地塊建經濟適用房,是絕對不現實的。”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發展商永遠是將追求利潤放在第一位的,而他們同時又具備很強的加工能力、一整套完整的產品研究方案、專業的銷售隊伍。只有政府和開發商合作,共同打造,才能建成適合低收入人群的經濟適用房來。
專家 經適房缺系統操作模式
韓世同還指出,廣州之前的經濟適用房完全是用來解決拆遷戶補償問題的,并沒有起到經濟適用房的真正作用:為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
他表示,目前廣州市政府并沒有具體的經濟適用房的操作模式,甚至新社區、廉租房等都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案,只是讓一些符合條件的市民去申請,是政府在試水。他擔心,一旦經濟適用房的建設達不到申請的人數那么多,而符合條件的市民將會很失望,甚至會引發不滿情緒。
中介 將削弱二手樓市購買群
據悉,從4月29日起,包括中山八路黨恩新街在內的經濟適用房項目開始接受符合“四項基本條件”的市民申請填表,其后的五一假期排隊申請的市民數量逐漸增多,而去看一手樓的人流則大幅減少。那么,這種現象會影響廣州二手樓市的交投嗎?
滿堂紅研究部經理周峰認為,由于申請購買經濟適用房的“四項條件”中有一條是“申請人必須有廣州市城鎮戶口”,如此便限定了購買人群必須是廣州市民,外地來穗人士置業仍然要從一、二手樓市內選擇購買對象。而現時外地人士在廣州購置二手樓的比例占總客戶群的五成以上,成為樓市的中堅力量,因此,二手樓市交投不會受太大影響。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有購房意愿,其在二手樓市內所能接受的總價應在20萬元/套以下,由此推算,廣州經濟適用房項目的推出,必然會削減二手樓市內低總價物業的購買群,最終導致其成交比重進一步下降。(作者:羅莎琳 轉載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