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房地產商拼命囤地已經成為當前的奇景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房地產企業競爭力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的土地儲備竟然達到45平方公里。而萬科的土地儲備也超過1500萬平方米、新世界的土地儲備為1753萬平方米、越秀投資土地儲備達600萬平方米、華潤置地土地儲備量達到819.9萬平方米、富力地產土地儲備量約為2092萬平方米。
問題是,我國有非常完備的土地政策,并且從2004年開始,如果房地產商不嚴格按照土地政策獲得土地,或者獲得土地以后不加開發,都要受到處罰甚至收回土地的。國土部開展的土地執法百日活動也正在進行之中。那么這些房地產商囤地如此巨大,在時間期限內都能消化開發嗎?如果沒有及時開發,有關部門是如何監督、如何處罰的呢?
大眾評判臺
趙文斌:沒聽說過查處
一個天下人都明白的道理是:現在囤地就是囤錢。但是對待囤地和開發期限的問題國家早有明文規定,但為何規定沒有得到嚴格執行呢?如果在其他問題上執行尚有難度,可土地是藏不得掖不住的,為何幾乎沒有聽到過查處呢?
戴思晨:無奈的選擇
房地產商囤地應該說也是無奈的選擇。在目前這樣的政策環境下,土地就是房地產商的競爭力,有了土地就可以融資,不管是通過銀行還是金融證券市場。
向海藍:嚴加查處
我覺得這些大量囤積土地的行為,已經嚴重干擾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正常運行,對房價的走高有著很大的作用力。一定要嚴肅查處這些屯地的房地產商是否能夠執行土地使用期限,如果逾期未開發就一定要按章懲處。
勵俊:還地于民
房地產企業的囤地行為是房產價格高漲的根本原因。囤地企業還通過近年來少量的土地拍賣,推高土地價格,賺取驚人的利潤。所以囤地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應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與落實,還地于民。
◆沸點特稿
“囤地”惡瘤須根除
蘇 越
“地王”們的大量囤地,必然造成名義上有相當數量土地供給了市場的假象,而其實這些土地并未得到及時的開發。這就直接導致了房地產市場的供應緊張,房價地價“蒸蒸日上”。所以筆者呼吁必須盡早根除這個惡瘤。
要切除惡瘤,最有效的動作是切除其根源。讓我們且看房地產商為什么囤地、為什么能囤地。
首先,在人口日益膨脹的現代,土地成了人盡皆知的稀缺性資源。目前我國的土地資源是由各級政府在處置。問題在于,各級地方政府應“以民為本”,而非以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為本。
其次,由于是稀缺資源,所以囤地必能獲厚利。是暴利在驅動房地產企業紛紛大量購置土地。從這一點看那些追逐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也無可厚非。但他們應該遵守政策法規。事實上,有關部門早在1999年就出臺了《閑置土地處置辦法》,明確規定“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1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征收相當于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2年未動工開發時,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但是,房地產企業往往能夠“下有對策”,制造各種理由來拖延開發期。在這一點上,《辦法》還需要更細致、更有針對性。而執行也是一個值得密切關注的問題。
第三,這兩年中國資本市場的迅猛發展,讓上市的房地產企業擁有了大量廉價的囤地資金。有關數據表明,截至2007年9月,內地房地產上市公司融資金額首次躍過1000億元大關。地產上市公司增發“成災”。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巨額資金“唾手可得”,那么他們何不 “囤地居奇”呢?
第四,有關土地管理部門目前實行的“成片土地宗數少、規模大”的供地方式存在瑕疵,它客觀上導致了地王們“不得不囤地”。這一點被地產名嘴任志強稱為 “政策性囤地”。他在博客上說,“當一個企業拿到了大塊的土地,如長沙市92億元的幾千畝土地,這個企業再有實力也不可能將這幾千畝土地同時開工建設、同時投放市場。無形中這幾千畝土地在政府而言供給了市場,對市場而言看不到房子的供給量,對企業而言要分期規劃、分期建設,可以慢慢等待土地的升值!笨梢姡嘘P部門和地方政府大塊土地一次性供給的政策,為開發商提供了土地囤積和捂盤惜售的游戲規則。
綜上所述,我認為,“囤地”惡瘤的產生,與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讓方式、對閑置土地懲罰細則以及執行力度上存在的嚴重不足有關,而房地產上市公司增發融資潮也起到了“助紂為虐”的作用。
(凌建平 郝勻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