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老百姓買房先關注價格或區域;以后,住宅品質將被提到前列,是否上了質量保險才是老百姓選房的第一參考要素。”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產業發展處處長章林偉昨天表示。他同時透露,已經開始通過各地建設主管部門推行的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有望進行市場化推廣,這是實現“先上保險后銷售”的重要前提。
開發商為房屋質量險“埋單”
據章林偉介紹,房屋質量險針對的目標對象之一就是各類商品住宅。當業主發現房屋存在質量問題后,只需告知保險公司,剩下的專家鑒定、工人維修等程序都由保險公司來完成,相應的材料費、人工費、專家費、清理費等則從保費中支付。
開發商在立項伊始,就要與保險公司簽訂投保意向書,并繳納保費,從而實現“先上保險后銷售”。保險公司為了降低賠付率,會派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全程質量跟蹤;等到工程竣工滿一年并且沒有發生質量問題后,才和開發商正式簽單。“實行商品房質量保險,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業主。”章林偉說,正因為有保險公司的介入,對投保的項目建設要求更加嚴格,因此可以大大提高住宅品質。
住宅性能等級供保險公司參考
保險公司既然不能憑空判斷某一樓盤質量的好壞,那么其能夠借鑒哪些標準作出選擇?“建設部正在推定的《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將會從多個方面為住宅項目評級,而該項目的級別高低將作為保險公司投保與否的參考。”章林偉解釋說,標準分為適用性、環境性、經濟性、安全性、耐久性等。
“評級總分為1000分,上述五項內容合計達到了550分。”章林偉說,600分為A級合格線,分數越高等級也越高,最高為3A級;得分在600分以下的住宅項目只能被評為B級,為了降低賠付率,保險公司通常會選擇級別較高的樓盤投保。為了便于普通市民了解,該標準將在下周開幕的住博會上進行展示。
房屋質量險有待市場檢驗
中原地產華北區域董事總經理李文杰認為,為房屋質量上保險是住宅產業化發展的未來方向,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先讓房地產上下游產業實現標準化,尤其是以住宅建設材料的標準化為前提。“目前,我國住宅建設材料的標準化還未落實。”據悉,建設部為配合節能環保型住宅推廣,已配套推出節能門窗與遮陽、熱計量與采暖節能、中水和雨水利用、室內環境質量保障等10項新技術。章林偉表示,上述技術未來運用到項目中將對選用材料過程設定統一標準。目前,房屋質量險正陸續在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試點,而市建委正在挑選參與試點的樓盤。
有業內人士擔心,“房屋質量險增加了蓋房的成本,很擔心開發商借此將再增加費用轉嫁給購房者。”該人士認為,在房價上漲過程中,開發商不愁房子賣不掉,因此無需以投保這種形式來增加賣點。李文杰認為,由于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還不成熟,強制性制定住宅性能標準在一段時間內未必能得到市場認可,但政府的推廣、引導作用十分重要。(記者 王麗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