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名為《關于及時調整控制地產風險聯盟商會宣言》的“機密文件”掀起軒然大波。據說共有42家上海房地產企業簽署了這份宣言。宣言聲稱,加盟開發商在2008年12月1日前不僅不調低房屋銷售價格,還需要以每月2%-4%的比例上調房屋銷售價格。同時,每個簽約企業需要交納126萬元的風險金,違約者或將被扣除這筆資金。
風波乍起,媒體嘩然。或斥之為子虛烏有,或諷之為純屬胡鬧。其實,“不降價聯盟”不僅有其生成的現實土壤,也有其巨大的反向意義。
繼2006年6月廣州市國土資源局公布了同年5月廣州10區商品住宅均價比上月下降156元/平方米的“房價第一降”后,而成交量則比4月份下降四成。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調查結果,2006年三季度上海成為全國房屋銷售價格唯一下降的城市,同比下降1.1。隨即,2006年11月鄭州房產指數顯示,鄭州商品住宅銷售均價為3129元/平方米,較上月下降6.7%。最新的消息是,杭州市房管局日前發布消息稱,該市(不包括蕭山、余杭)去年商品住宅預售平均價格7759.2元/平方米,比2005年下降了0.46%。據說,這是杭州市商品房價格自1993年以來13年后的首次下跌。
面對接連出現的降價消息,老百姓捂緊了自己的口袋,準備再和開發商來一次博弈。這次恐慌的是開發商。于是他們在走投無路之下沿著幾年前的思路搞出一個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不降價聯盟”十分可能。
但是,這樣的一個“不降價聯盟”其實有它巨大的反向意義。
亞當·斯密曾說:“同業中的人即使為了娛樂和消遣也很少聚在一起,但他們的對話通常不是導致對付公眾的陰謀,便是抬高價格的計劃。”但陰謀總難以持久。從幾年前的國內9大彩電企業結盟深圳的彩管聯盟,到鋼鐵聯盟、彩電聯盟、空調聯盟、民航機票聯盟、電腦價格聯盟等等五花八門,無一不以聯盟七零八落告終。而且每一次聯盟都成了價格下跌的風向標,這恐怕是所有結盟企業沒有想到的。這種難以逃脫的宿命也成了“不降價聯盟”最大的反向意義。
“不降價聯盟”的另一個反向意義是它明確地告訴了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成果已經顯現,有些開發商面對調控已經如坐針氈,只要中央政府在現在的基礎上再進行有力的一擊,不僅“不降價聯盟”必將土崩瓦解,整體房價和經濟秩序也將回到合理和理性的軌道上來。
看來,用“聰明反被聰明誤,反算了卿卿性命”來形容“不降價聯盟”再貼切不過了。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胡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