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部辦公區域,碰上的員工幾乎人手一部對講機,找人通話的呼叫不時響起,人人腳步匆匆。
“事情多,容不得半點懈怠!”中國館部部長錢之廣這樣說。他解釋說,雖然9月初世博游客人數有短暫回落,但預計,從中秋小長假開始,世博會參觀人數將會再次增加。到國慶長假以及世博會閉幕前,很有可能會面對新的超大客流考驗。伴隨著參觀者的增多,各種接待工作都要提前做好預案,以免臨期被動。
除此之外,今年國慶節是中國國家館日,身為“主角”的中國館,注定要精心布置環境;臨近閉幕,他們還要與各省區市主辦方聯手,研究各省區市館如何及時拆展,工作方案現在已在著手制定;更重要的是,為滿足觀眾需求,世博會閉幕后,中國國家館需要盡快重新開放,留給他們的關門整修時間只有一個月左右。
這一切,都要在場館每日常規運行、貴賓接待等日程排得滿滿的情況下,同時展開。
臨時團隊,最短時間進入角色
團隊骨干已在沒有休息日、一切以工作為核心的狀態下工作了一年多
錢之廣和他這支中國館工作團隊的骨干們,其實已在一種沒有休息日、一切以中國館工作為核心的緊張狀態下工作了一年多。現在看來,這班人馬,很可能還要在“東方之冠”的心臟里接著忙活半年以上。
壓力最大的,其實是布展階段。到過中國館的參觀者,都會為“動”起來的《清明上河圖》所演繹的中華燦爛文明所吸引,為反映改革開放30多年輝煌成就的“和諧中國”紀實片而震撼,為設計新穎、特色鮮明、文化濃郁的31個省區市館而流連忘返。這里,傾注了大批專業人才的心血,更凝聚了中國館部全體辦博人員的艱辛。因為一項好的創意,要化為實在的建筑、展示內容,需要克服無數個技術難題。
那一階段,錢之廣的體重減了10公斤,半夜常在夢中驚醒,滿脊背冷汗。團隊里,有的人家在上海卻幾個月未能回家,5歲的孩子都不認識爸爸了,有的人因長期工作勞累病倒在崗位上……
一定要把中國館做成精品,成為展示中國形象的亮麗名片,幾乎是每個中國館部工作人員的共同心聲。連館外站崗的安保人員都自豪地說:“為中國館站崗,就是為中國站崗!”
懷抱著這樣的榮譽感,這個由從四面八方抽調人員組成的臨時團隊,才能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做每一件事都像對待家事一樣盡心盡力。
細節制勝,184天天天改進
開園以來的調整和改進措施已多到無處張貼,只能通過屏幕滾動展示
回收的中國館預約券,必須當場撕毀投進透明的回收箱內,不能隨手亂放;
9米平臺排隊等候區,先是增設飲水點、大屏幕,下午人多時新加了文藝表演,上了電梯,講解員會送上一句“辛苦了”;
在《清明上河圖》展區觀眾好奇疑問多,人流易積壓,不知不覺中,這里已增加了更多講解員……
世博開園至今,中國館接待任務最重,目前客流量日均高達15萬人次。而中國館的游客投訴率,卻始終保持在十萬分之一以內,迄今未發生任何傷亡事故。有觀眾在參觀簿上留言:“中國館,站得住!”
這樣的成績,緣于中國館部團隊“標準化操作、人性化服務、精細化管理”理念,員工們被要求經常換位思考,盡可能靠前服務,注重細節。
幾乎所有參觀世博會的貴賓,都希望參觀中國館。平均每天,館里要接待貴賓100多批。接待經常設在早場,每天早上7點上崗開始工作,對中國館工作人員已是常事。
最近,錢之廣有意收集一下開園4個多月來,中國館在服務方面做了哪些調整和改進,一匯總才發現,種種措施已多到無處張貼,只能通過屏幕滾動展示。
核心機制,讓工作規范暢通
監控指揮中心里,7塊大屏幕可以隨時了解館內及周邊的即時狀況
就人員構成而言,中國館很有些“臨時拼湊”的意思。中國館部130位管理人員和三四十位中國貿促會前方工作組成員,原本抽調自不同單位,其余人員也分屬不同系統,加上物業管理、技術保障和各省區市館工作人員來自四面八方,總共有四五千人之數。
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可以在短期內完成團隊整合,高效率、高強度地開展工作,得益于“祖國至上”的普遍信念,更依靠于一個堅強有力的核心和規范暢通的工作機制。
中國館內,有一處監控指揮中心,7塊大屏幕可以隨時了解館內及周邊的即時狀況。這是處在世博園區指揮中心統一指揮之下的中國館二級指揮平臺,發揮著參謀部的作用。八個工作組每日編寫工作運行情況,讓問題及時被發現和解決。
真正的“首腦”,則是中國館的臨時黨委。世博的各省區市館和來自中央機關及各大企業的服務團隊,都設有臨時黨組織,覆蓋了中國館約800名中共黨員。中國館內建立了215個黨員責任區、222個黨員示范崗,黨員帶頭踐行服務承諾,帶動全體人員提高服務水平。 本報記者 姜泓冰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