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中新世博

        后世博的中國圖景:實現精神上的現代化

        2010年11月01日 10:47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奧運會讓全世界都了解到中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世博會則讓世界了解到中國可以合作”

          上海世博會終于落幕。上海可以視為中國現代化的縮影,自1842年開埠以來,就成為東西文明交匯之處,這座曾經遠東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歷經曲折仍具風華。世博會無疑是海上傳奇的繼寫。

          184天,中國進一步表明她的開放態勢。歷史最大規模的世博會,參觀人數打破了世界紀錄。不同文明的國寶紛紛在世博舞臺上出現。世博還是一個外交大舞臺,各國政要紛紛來訪。中日外交風波驟起,卻無礙參觀者在日本館外依然排起長隊。

          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中國GDP總量升至世界第二。但中國的人均GDP還很低。本屆世博會讓中國看到了什么樣的世界,讓世界看到什么樣的中國?

          帶著這些自世博會開幕以來就產生的問題,《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了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主任、世博局主題演繹部部長季路德,上海財經大學世博經濟研究院院長陳信康,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上海世博會俄羅斯館新聞主任亞歷山大·伊薩耶夫(AlexanderIsaev),法國館館長方可(FranckSerrano),巴西館館長佩德羅(PedroWendler)。

          “也要實現精神上的現代化”

          《瞭望》: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中國GDP總量升至世界第三;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中國GDP總量升至世界第二。你如何看待這些現象?

          亞歷山大·伊薩耶夫:首先我聲明我不是經濟學家,我認為這是中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32年來的必然結果,是符合發展規律的。1978年我第一次來中國,我記得當時長安街上最高的建筑是北京飯店。30多年,我親眼目睹了中國的變化。我認為是經濟發展促進了奧運會與世博會在中國的先后舉行,中國今后還將舉辦更多這樣的活動。我再次重復這樣的觀點,這是中國正確政策的結果,而且這一政策還在堅決地執行。

          季路德:GDP數字是現代化的一個方面。現在我們更多思考的是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加以完善?現在確定的是仍然要以改革促進步,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并不是“是或者否”的選擇題。

          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表明,物質世界的發展也應該伴隨著社會轉型。隨著經濟的發展,中產階層比例上升,社會的體制、觀念和階層之間的關系必須相應加以變化。也就是說,一個民族在物質現代化的同時,也要實現精神上的現代化。

          有人據此提出新的“四化”概念,也就是“法治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如果這“四化”得以實現,那么中華民族的發展道路將是平衡的。總體上說世博會有助于中國向平衡發展方向前進。

          世博會既是國際化事件又以市場化方式運作。有人說,在中國,上海最適合舉辦世博會。這是因為今天的上海已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社會,那就是堅持等價交換原則,奉行契約精神。世博會管理得很嚴格,所有項目都要招投標,堅持法治化與市場化原則。設想一下,世博局核心管理層有2000人,世博園區工作人員有十幾萬,如果有1%不按規則做事,那么這個系統就很難運行了。

          方可:這不是一個信息,而是一個正常的過程。這個數字有好的一方面。中國的公司越來越大,中國人越來越有自信,中國對別的國家也越來越理解。另一方面中國人口非常多,社會呈現復雜多樣的狀態,如果去一個中國城市可以看到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個世界,中國人的生活水準也有很大的不同。

          《瞭望》:你認為世博會對中國的最大幫助是什么?

          陳信康:由于世博會,上海對城市建設有比較大的投入。這會對上海的經濟發展產生幫助。奧運會的舉辦就對北京起到了這樣的作用。2008年,北京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在奧運會舉辦當年超過上海,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到2009年,北京在這一指標上一直領先。2010年,上海又反超了北京。所以,僅從這一指標來看,世博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任遠:學習的幫助大于展現的幫助。原來強調世博會對于中國形象展示的意義。我們當然展示了中國,這種展示至少對我,給世界的印象不太強烈。中國在世博會上是一種學習的收獲。世博會提供了世界最先進理念的學習場所,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和前沿的發展方向匯聚起來。不同學科的人、關注城市發展問題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得到啟示。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把世博園區展示的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外化到中國城市化發展過程當中,上海世博會對中國城市化的發展作用就能夠充分體現。

          《瞭望》:你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世博會嗎?

          季路德:一方面成功,一方面也有所欠缺。世博會是辦下來了,各方面都表示比較滿意。我多次不戴證件與普通人一起觀看世博。普通游客一般是看熱鬧,他們進入世博園,就發現到處都在排隊,一天下來進入的展館不超過十個。這樣是否能體會出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想是有些困難的。

          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有以下三個:一是中國第一次舉辦世博會,人們的消費品位還需要培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了文化快餐。要體會世博會主題,要付出時間與成本,要認真琢磨,很遺憾的是很少有人這么做。

          二是巨大的文化需求與有限供給之間的矛盾。在世博園300多個展館,游客一天排隊下來可能只認真看了兩三個。什么時候人們接觸這樣的文化產品是比較悠閑的狀態,那么中國就可能實現了精神現代化,人們的幸福指數也會顯著提高。

          三是各國所展示的內容與人們的期望有一定差距。有專家指出,有很多展館對于主題的闡釋做得不夠好。世博會鼓勵創新,與奧運會不同,世博會一直沒有建立起固定的規則,這是因為藝術展本身就沒有標準。這次世博會參展如果說做得不好,具體原因是各展館對主題認識不足,另外一點可能是金融危機的影響。

          “對其他國家有強烈好奇心”

          《瞭望》:據你觀察,來參觀的中國人呈現出怎樣的精神狀態?

          佩德羅:我看到中國觀眾有很大的興趣來了解世界。我認為中國是一個有耐心的民族,他們花費兩個小時排隊只為進館參觀20分鐘。即使有時他們失去耐心,我認為也是正常的,當然中國人失去耐心的時候,就像一個戰士。

          亞歷山大·伊薩耶夫:雖然在中國居住了很長時間,但每一次中國人都讓我有驚喜。在俄羅斯館,觀眾要排隊4個小時才得以進入參觀。我認為這表現出一種珍貴的特質,那就是中國人強烈地了解其他國家的愿望。當然,在世博會剛開幕時有一些失序的現象,但這是微不足道的。

          方可:雖然試運營出現了一點點亂,但世博園與觀眾很快就學會了如何應對。10月16日那一天有9萬人進入法國館,我非常開心、非常榮幸。參觀者對其他國家有強烈的好奇心,我了解他們知道好多法國的事情,他們大多數并沒有出過國。

          我不喜歡欄桿,但我想這是一種社會教育。后來,中國人很快把排隊當成了一種玩法,他們自得其樂,一位觀眾當著我的面夸耀,他排了6個小時的隊進入一家展館。

          陳信康:上海世博會預計有7000萬的參觀人數,在總體上中國人的表現是讓人滿意的。雖然初期也有少量的不排隊現象。另外一個問題是參觀結束后現場遺留下一些垃圾,在我參加的世博會上,都是每個人隨身帶走垃圾,現在是靠清潔工的努力。

          我認為這是國民公共教育存在缺陷。現在公交、地鐵上可以看到有人在吃東西。我上世紀50年代讀小學,老師就告訴我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應該吃東西,個人行為要考慮其他人的利益。

          但我應該說明的是,159年來中國第一次舉辦世博會,大家所表現出的熱情可以理解。國民素質的提高也要有一個過程,世博會所表現的要比預料的好一些。有的展館前觀眾七八個小時的隊排下來沒有怨言,這是很大的進步。從世博會上看,從整體上中國國民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季路德:經濟、物質與精神的現代化,說到底是人的現代化。有的人看到了世博會一些好的現象就加以歡呼,我認為這有點超前。世博會解決人的現代化有所幫助但作用有限。人的行為是環境下的產物,如果在好的環境下產生好的行為再加以固化,那才是好的方面。現在的結果是讓大家看到了真實的中國,有排隊的,有不排隊的,有勸說排隊的。這就是真實的中國,中國是復雜的,但外國人會認識到中國復雜但并不可怕。

          《瞭望》:在世博會展示的場館中,中國展館和發達國家展館有何區別?通過這屆世博會,中國應該向世界學習什么?

          亞歷山大·伊薩耶夫:世博會是中國向世界學習的平臺,世界各國所展示的文化、建筑可以讓中國人更多地了解世界,雖然這可能是皮毛的了解。世博是一個研討問題的平臺,在城市發展論壇上,一位俄羅斯專家告訴我,討論非常有價值。

          任遠:對普通觀眾來說,世博會是一種啟蒙。尤其是對青少年,世博會描繪了對未來城市的想象,會刻畫到每一個參觀世博會的青少年、兒童的心靈當中。他們會對未來有這樣的憧憬:更加低碳的城市、利用新能源的城市,老年人得到機器的輔助……這種憧憬塑造著青少年對于城市未來的理解,使他們成為與現代城市相適應的現代公民。我相信,參觀過世博會和沒參觀過的人,對未來城市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陳信康:我進入世博園參觀的興趣點與他人有所不同。我更看重參觀位于浦西園區的企業館區與最佳實踐區,在那里我幾乎看了每一個案例。上汽通用汽車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對未來的交通狀況進行了一種設想,這種設想給人們帶來了啟示與希望。令人遺憾的是上海通用是一家合資企業,這一設想可能更多來自美國的通用。

          在日本愛知世博會上,展出了機器人樂隊,現在該產品已經產業化。而在本屆世博會上機器人海寶更多地展示的是概念,這說明具有產業化前景的中國創新還很缺乏。世博會上一些壟斷型的央企展館還有看頭,而中國民企展館則沒有展出讓人留下太多印象的未來產品,本來應該最具活力的民營企業卻缺少創新能力與持續發展動力,這是不得不讓人憂慮的。

          方可:各國展示的是不同的文明。有些國家表達本國文化做得比較好,比如中國、日本、意大利。中國人與30年前有了很大變化,中國人對未來仍有改變生活的強烈希望。現在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區別是living(生活)與surviving(生存)的區別,中國人認真工作很辛苦,這對國家有好處,中國人吃苦耐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我觀察到中國人與歐洲人的區別在于普遍缺乏一種“生活感”,這就是法國館所側重展示的——“生活”。

          “中國與西方都醞釀著改變”

          《瞭望》:有人認為上海的硬件已經不落后于發達國家,這是否意味著過去主要靠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到了轉折點?

          陳信康:在中國,上海的發展應起到示范與引領作用。過去,投資拉動對上海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今天,上海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轉型,產業結構需要調整,需要啟動內需拉動經濟發展。在本屆世博會上,中國館屋頂使用的光伏電板讓人耳目一新,但其產業化與市場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上海世博會提供了契機,但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瞭望》:你喜歡上海這座城市嗎?上海是否代表中國的發展?

          方可:北京的新建機場是世界上最好的。上海的城市建設也肯定超過了法國。不過,北京和上海并不是全部的中國。

          上海的風貌西化味道比較明顯,但我認為這只是表面現象。上海其實非常的中國。中國的文化很強,各種主義與信仰來到中國都本土化了,我相信資本主義也是一樣。我認為外國人改變不了中國,當然中國也改變不了法國。中國發展很快,而且帶有自己的特色。

          《瞭望》:世博會就要結束了,據你觀察,中國會進入一個怎樣的時代?

          亞歷山大·伊薩耶夫:奧運會、世博會將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正如在中國舉辦達沃斯論壇、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一樣。世博會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而中國也對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任遠:中國面臨的內部治理挑戰非常大。如何調整經濟發展方式,確立一種更加能夠增加內需的經濟模式?在經濟發展方式調整中,如何減弱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社會矛盾,減少城鄉與貧富差距擴大帶來的風險,建設更加穩定和諧的社會,使得經濟發展利益轉化為群眾的福利?如何使國家的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是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內部挑戰。

          中國面臨的挑戰很大,機會也很大,我認為,機會大于挑戰。中國如果能在未來快速城市化與國際體系調整中找到自己的機會,使中國本身的運行模式提升到新的水平,將能夠成為一個非常健康的世界經濟體。

          陳信康:雖然是經濟學學者,但我認為不要僅從經濟上理解世博會的中國遺產。上海世博會對于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對于展示與促進國民素質的提高,對于政府效率的提升,都顯得尤為重要。

          以往中國的急劇城市化進程中,留下很多遺憾,比如環境的急劇破壞,能源的消耗,土地的沙漠化,大城市的交通擁堵,這都說明過去的發展模式的不可持續,通過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我們要對此重新認識,要實現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倡行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縮小貧富之間的過大差距,讓全社會進入樂于助人,人人自身不斷提高國民素質的良性發展軌道。

          季路德:日本一位學者提出,中國加入聯合國是政治上融入世界,中國加入WTO是經濟上融入世界,中國舉辦世博會則標志著中國從文化上融入世界。具有5000年漫長文明史并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中華民族如果與世界互不了解,這對于中國與世界都是不利的。在文化上融入世界,中國人在價值觀取向、思維模式、交流習慣上,都面臨著國際化的問題。

          單純的經濟現代化是不平衡的,世博會類似的文化活動應該在中國多舉辦,讓中國人看到更多的世界,讓世界看到更多的中國。加強彼此的了解與互信,這是非常重要的。

          方可:中國人需要更好的生活,而我作為一個法國人,更多地看到中國好的地方與法國相對欠缺的地方。中國人有很強烈的愛國主義,他們認為自己孩子的生活會比自己還要好,歐洲生活比較悠閑,需要新的社會動力。從這方面來說,像中國、巴西、印度這樣的金磚國家與西方世界都醞釀著改變。

          西方以前對中國不了解,中國對西方也不了解。現在的情況是雙方相互影響。西方世界的經濟危機影響到了中國,中國經濟形勢也是西方非常關注的問題。本屆世博會是有益的,大多數的西方媒體并不了解中國,他們應該了解中國無意于到其他國家去,中國人專注于解決自己的人口與吃飯問題。

          奧運會讓全世界都了解到中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世博會則讓世界了解到中國可以合作,因為世博會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各國合作的事件,這對中國在外形象是有好處的。103萬人在一天內涌進世博園,最終有序參觀這是一個很成功的管理,在外國不一定能做到。中國未來面對的是一條高速公路,她可以走得很快,同時社會差別要控制。但這不是問題,我相信這是中國政府能夠解決的問題。劉巍 韓冰

        參與互動(0)
        【編輯:吳博】
          ----- 世博會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日本精品第一区 | 亚洲一区欧美国产 | 尤物视频在线国自产视频 | 中文字幕永久乱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