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有關領導最近與網友交流時明確表態,2009年將解決全市公共廁所免費開放的問題。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馬云安前不久透露,繼閔行、靜安、長寧3個區的公廁免費開放后,今年下半年將在全市公廁逐步推廣。
目前,本市約350座公廁已實行免費開放。到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時,全市幾千座公廁將全部免費開放。免費之后,這些服務窗口將展現怎樣的文明細節?又將以哪些服務迎接八方來客?
幾張廁紙引出一連串煩惱
閔行區莘北路綠梅菜市場旁,一座公廁服務臺前,告示牌的“自我介紹”簡明扼要——
“本公廁免費開放。”
“廁紙有償供應,1角3張。”
幾張薄薄的廁紙,引出“免費”“有償”兩種截然不同的表達。
“既然免費,為什么還要收錢?”這個問題,閔行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所副所長沈榮被問過多次。他的回答是:“提倡公廁免費開放,‘免費’提供的,主要是優質服務。”
第一個向沈榮提問的,是他自己。2007年初,閔行區計劃在全區推廣免費公廁,卻差點被幾張紙難住了——進門費已免,這1角“小錢”,收不收?沈榮曾傷透腦筋。
“廁紙屬于公廁主要消耗品,一旦隨意抽取,部分市民的鋪張浪費,消耗量會很驚人。”沈榮以二類環衛公廁為例,平均每年每座基本營運費是7.47萬元,如果廁紙免費,僅此一項,一年就可能多開銷數萬元。閔行區環衛專業考評細則規定,必須“提供優質衛生紙”,達標與否,和獎金直接掛鉤。若為了省錢,用便宜的劣等廁紙,行不通。
“最后決定有償供應,”沈榮強調說,“這不是硬性指標。市民有備而來的,可以不買;有時沒帶錢,也可免費領取。”
公廁管理員盧兆榮的說法如出一轍:“市民買不買,完全自愿。我有時看到百元大鈔,找不開,也不強求他出錢,更不會把他攔在門外。”
價格定了,但廁紙帶來的煩惱,并沒有結束。
57歲的盧兆榮,從業2年多,經歷公廁從收費變為免費。“堵塞次數相對多了。”兩年來,老盧從便池里掏出過雜志、報紙、短褲、抹布……千奇百怪,反復挑戰他的想象力。
以前,公廁收費后會提供廁紙;而現在,看到“1角3張”的招牌,不少人望而卻步。反正不強制購買廁紙,隨手看完的報刊雜志,都成了“廢物利用”的材料。
硬件設施人為損壞明顯增多
排堵工作量增加,沒有阻礙盧兆榮舉雙手贊成公廁免費。他的主要理由是,免費開放后,公廁周邊隨地“方便”的惡習大大減少。
2007年4月,老盧在莘莊地鐵站北廣場一座公廁服務,當時收費標準為0.6元/人次。他幾乎每天都會看到類似的一幕——有人在廁所邊徘徊,進門,再退出,最終選擇在門外就地解決。老盧說:“就算我不做這份工作,平時看到,也覺得很別扭,太不符合上海的城市形象了。”
盧兆榮問那些人為什么不愿多走幾步,他們常常理直氣壯地回答:“我窮,沒錢。”如今,老盧已習慣主動向門外招手,賣力吆喝:“快進來,這里不要錢,又能洗手。真的不要錢。”
描述這些畫面時,此前面無表情的老盧笑得很燦爛,但提到另一些惡習,笑容戛然而止。免費后,用廁人數激增,由此帶來的公廁硬件設施人為損壞明顯增多。
有的人只顧動作“瀟灑”,出門狠摔,開門猛推,關門死扣,造成公廁隔間門閂脫落,門板震裂;有的人嫌坐便器不干凈,雙腳站上馬桶圈,玩起了“扎馬步”;還有常常“罷工”的水龍頭、容易“失蹤”的金屬窗框……公廁管理員最不愿意看到這些問題,有時卻不得不面對,獎金還會受連累打折扣。
沈榮也有自己的擔憂——損壞增多,給及時維修帶來困難。“環衛部門承諾,遇到小修,在24小時內解決。一旦維修工作量太大,可能忙不過來,速度跟不上。”他擔心的還有損耗問題。免費后,隨著人流量加大,公廁內部設施損耗程度,和維護成本都大幅增加。
免費后管理員的工作量增加
公廁人流量的增或減,管理員最有體會。
盧兆榮的搭班張芬華,今年46歲,曾在閔行區中心醫院附近的一家公廁服務過。“那時要收費,公廁生意清淡,許多人寧愿多走幾步,去醫院里解決。一免費,人馬上多起來了,比以前至少翻一番。”
張芬華聽說,一些集貿市場和超市,索性主動關閉原來向公眾開放的內部廁所,把員工和顧客都“趕”到旁邊的免費公廁,既避免了管理的麻煩,又節約了水電等開銷。“他們倒省力,我們的工作量可就大了。”
話雖這么說,張芬華并無怨言,“畢竟不要再花時間收費,能把更多精力用在保潔方面。”說完,她爬上梯子,仔細擦起了大門頂部的金屬窗框。這些地方,當年因為管理員忙著收費,容易被忽視,成為衛生死角。如今,“一日三擦”,手到之處,接近一塵不染。
另一邊,盧兆榮正戴著橡膠手套,蹲在角落,使勁洗刷小便斗里的幾絲污漬。“如果只需要一個管理員,沒人搭班,我當初肯定不愿意干這個活。”老盧回憶,2年前,絕大多數公廁每班只配備一名管理員,兼顧收費和保潔,穿梭于男女廁所之間。讓他若無其事地跑進女廁所打掃衛生,“實在不好意思”。
盧兆榮目前服務的一類公廁,在閔行區共18座,每座配有6名管理員,每天1班,每班2人,男女搭配,工作16小時,做一天休二天。這6個人中有一半,是公廁免費開放后補充的新鮮血液。
少了收費任務,但多了人流量。管理員不減反增,才有可能保證服務不下降。
焦點關注
免費后,一些難題如何解決?
自從2007年5月1日實行免費新政以來,閔行區188座公廁都已免費開放,包括一類公廁18座、二類公廁132座、三類公廁7座、可移動公廁31座。“這里的‘公廁’,主要指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廁所。”閔行區城市建設和管理局副局長許月琴介紹。
免費后,一系列難題考驗著相關部門的管理水平。
管理人員有考評獎懲制度
提供優質服務,關鍵在于人。但只靠增加人數,顯然還不夠。
這是閔行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所副所長沈榮當初擔心的問題——以前,公廁管理員的部分收入和收費掛鉤,受經濟利益驅動,較有動力;取消收費,斷了動力源泉,他們會不會因此產生吃大鍋飯的思想?做多做少收入一樣,不如搗搗漿糊。
在公廁管理員盧兆榮看來,沈榮多慮了。“廁所收不收費,和我沒啥關系,我總歸老老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只要認真、有責任心,服務質量就不會下降。雖然收入不高,但畢竟是一份穩定工作,來之不易,大家都很珍惜。”
沈榮微微一笑,他相信老盧的真誠,但他也知道,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相同覺悟,所以有必要制定一套詳細的考評及獎懲制度。
“每個管理員都要做一張‘考卷’,環衛專業考評結合市民滿意度測評。前者每月2次,不定期考核,占70分;后者每月1次,由用廁人員或周圍市民回答問卷調查,占30分,每出現一次‘不滿意’,扣0.6分。”
沈榮介紹,一類、二類、三類公廁,合格分數線分別為95分、92分、90分。考評通過,才能拿全額獎勵;不通過者,每低1分,扣獎勵費10%。考評結果納入對各鎮(街道)市容環衛綜合考評體系。
環衛專業考評包括4大項50條具體細致的標準,以“文明服務”為例,除了統一著裝、持證上崗、用語文明等要求外,還應提供便民服務措施,包括地圖、打氣筒、止瀉藥、紅藥水、創可貼等常用藥。有一項不符合,扣0.5分。以前,只有一類公廁必須配備便民服務箱;免費開放后,便民服務的范圍擴大到了二類公廁。
最擔心的是經費能否補足
經費缺口能否補足,是沈榮最擔心的問題。
取消收費后,公廁不但減少了收入,還增加了開支——免費帶來如廁人數激增,水電費、人工費、設施維修及更新費等開銷,都水漲船高。
“公共廁所免費開放,是一件好事,但是真要把好事辦好,首先必須落實經費。”沈榮分析,綜合計算人工費、材料消耗、維修費、保潔裝備費、管理費等多項費用,閔行區環衛公廁營運費用為:一類公廁每年每座13.12萬元,二類公廁每年每座7.47萬元,三類及移動公廁每年每座4.31萬元。
全區188座公廁,全年營運費總額超過千萬元。在許月琴提供的區政府辦公室相關文件中,明文規定:“由區、鎮(街道)兩級財政共同承擔,必須足額支付,確保公廁正常開放。區財政承擔50%,其中35%為營運費補貼,15%為考核獎勵費;鎮(街道)財政承擔50%。”
為了方便市民尋找公廁,閔行區環衛等級公廁全部更換新的公廁導向等標志,總投入30萬元,區財政補貼12萬元。“閔行區全面推廣免費公廁,區政府的財政投入起了決定性作用,接著才能落實人員和其他配套制度。”沈榮強調,“如果在經費和人員等主要方面不做足準備,僅僅因為行政命令或政策所迫,倉促改收費為免費,很可能會出現許多混亂。”(曹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