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博園開園的日子。
一大早,26歲的金義權就和三五個工友來到位于浦西園區的碼頭,等待第一班開往世博園C片區的輪渡。這是在世博園D片區干活兒幾個月以來,金義權第一次有機會到黃浦江對岸的世界去看看。
金義權是安徽九華山人,他在D片區負責巡視電路的工作。昨天晚上,因為要對電路進行更仔細的巡視,金義權既沒看到開幕式,也沒有看到漫天的火樹銀花。今天他休息,正好也是世博園開園的日子。他盤算了很久,就等開園的第一天過去“白相白相”(記者注:上海方言,玩耍的意思)。
雖然每個月收入只有2000元,金義權也想近距離看看英國、意大利、法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在英國館外排隊的一個小時里,他一直用上海話和別人交談——他來上海打工已經7年了。看見前面的上海大叔手里的世博護照,他開玩笑說,一會兒敲個章,就真的到“英國”了。
2008年,金義權從電視上得知上海將要承辦世博會。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在這里看到“中國沒有的東西”。他對英國館里一種酷似烏賊身上開出花的未來植物特別感興趣,“太有創意了”。
他在巨大的像蒲公英種般的英國館前挺直身子,雙腿并攏,志愿者用他的手機為他拍照留念,留下一個燦爛的笑容。在上海,有數百萬人和他一樣從鄉村來,要融入上海,要融入這個世界。
上午10時,加措活佛走出紅十字會館,到聯合國館門口排隊。昨天晚上,他應邀在世博文化中心觀看了世博會開幕式。幾個月前,他就為自己預訂了“五一”期間的門票,要“近距離看世博”。
“我最想看聯合國館、紅十字會館和氣象館,因為這些國際組織都非常關注氣候和環保問題,而我也對這些問題特別感興趣。”加措活佛來自四川甘孜,全球氣候變化對川藏地區的氣候和環境影響很大。參觀完世博會后,他要回到藏區,組織那里的喇嘛和百姓進行保護環境的活動,最先啟動的將是在高原上撿垃圾。
身穿紅色喇嘛服的加措活佛也引起了很多游客的關注,加措活佛微笑著一一滿足他們的合影要求。中午,他在世博園波蘭館點了一份素食比薩餅。但是心里仍在惦記著玉樹的災民。
兩天前,加措活佛從玉樹趕到上海。地震發生后,他在那里參加了救助,并且組織了一些救援物資運到玉樹。中午12時50分,加措活佛在排隊間隙用手機發了一條微博:我過兩天就回玉樹,玉樹需要大家的幫助。
參觀聯合國館時,加措活佛向工作人員提了一個小小建議:可以在排隊等待時向觀眾介紹該館的主要內容,這樣觀眾進館時就可以有選擇地重點觀看,也可以加快參觀速度,減少排隊等候時間。“結果工作人員馬上把我的建議反饋給了館長,沒等我參觀完,館長就派專人過來向我咨詢和致謝,我覺得他們的態度非常好。”
法國館的“感性城市”主題、德國館聆聽自然聲音的裝置,都讓加措活佛感到新奇,他忍不住贊嘆這是“很人性化的設計”。他興致勃勃地把自己在中國國家館門口的照片發到微博上。
這一天,加措活佛一共發了12條微博。他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觀感發到微博上:一種愛,一樣的生命,一個地球,就是我們的家。世博會,六個家庭一個村,扎西德勒。
90歲的新四軍老干部楊啟華,今天一早就坐著輪椅進了世博園。他平時很少出門,但自從聽說要辦世博會,就要求家人帶他來看看。“早上孫輩開車送我到世博專線車站,我們一路上都得到照顧,志愿者還把我們帶到無障礙通道,很快就進了園區。”
一些熱門館動輒要排三四個小時的隊,讓楊啟華的家人感到擔心,“怕太擠,老人身體吃不消”。但是在一些館門口,他們得知,7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不用排隊,直接進館參觀。這讓他們覺得很舒心。
今天,許多老人都在家人陪伴下進世博園參觀。91歲的莫林和80歲的君青相約一起來看世博會。莫林坐在輪椅上,由58歲的女兒推著,君青穿著碎花襯衫,精神很好,看上去只有五六十歲。她告訴記者,她們都是當年的新四軍戰士。
君青14歲就和南通的學生一起,沖破敵人的封鎖線,走向解放區抗日戰場,她還參加過著名孟良固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杭州和上海的戰役。走進世博園后,她們參觀的第一個館就是日本館。君青反復強調,這沒有什么特殊含義,只是日本館恰好離她們走的入口最近。
和日本人作為戰場上敵人的年代早已過去,老人心平氣和地參觀了日本館。她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送給日本朱鹮的故事,因為中國的幫助,讓日本重新有了朱鹮——日本的國鳥。而在看到館里展示的日本先進的污水處理設施時,君青希望中國也能引進這種技術,讓中國的環境越來越好。
28個月大的王俊夫,自從被抱進世博園后就不愿意回家了。看到園區里太空人舞蹈表演,他也跟著扭動起來,引得電視臺的攝像記者追著他一通猛拍。媽媽在寶寶雙手手臂上用圓珠筆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手機號碼,因為“寶寶平時就喜歡和媽媽玩躲貓貓的游戲,怕人多走散了。”
王俊夫的父母來自外地,現在上海工作。媽媽從公司訂購了20張世博園的門票,準備每周至少帶寶寶來看一次世博園。在全球青年創新之旅展館,用藍牙控制的機器人引起了王俊夫的興趣。他要媽媽抱著他,這樣他才能夠看到展臺上的機器人。
在遠大館,一群大二學生圍著新型制冷技術設備介紹參觀。他們是小學和中學時的同學,一行7人分別來自深圳、東莞、廣州、北京、長春和惠州,相約上海,只為觀看世博會。去年,在深圳讀書的孫博聽說世博會舉辦的消息,就在網絡上發動同學一起來看世博會。第一批世博會門票出售時,他就下單購買,然后在網絡上預訂了酒店。因為預訂得早,他得到了優惠的價格,而現在的酒店價格,已經比他當初預訂時高了一倍。孫博預計,兩天的門票,加上路費和住宿,“五一”假期他們平均每人要花費1500元。
雖然一早就趕到世博園,但安檢的隊伍特別長,等到他們入園,中國國家館的預約券已經發放完畢。“聽說開園后8分鐘就發完了,非常遺憾。好在我們還有明天的門票。明天我們不帶包了,這樣可以快速過安檢,希望可以領到中國館的預約券。”女大學生吳雅緣說。
“我對世博會的高科技產品特別感興趣。”在廣州讀大學的周凡,平時也接觸了不少3D技術。在參觀了幾個大館的3D影院、LED影院之后,他感覺“做的一般,很多都是在放廣告,缺少創意”。
作為民企聯合館高潮秀的導演,王潮歌、樊躍今天第一次有機會到別的展館去參觀。王潮歌說,這些天通過媒體報道得知,來參加世博會的最珍貴的展品,都是藝術品,比如丹麥的小美人魚、法國奧賽博物館的7幅藝術品,“我們中國經濟發達了,我們是不是也要思考,我們在精神上能給后代留些什么。在藝術創作上,不僅僅是拿來主義的山寨階段,而是真正去原創。”
昨天開幕式上,由700多個小球組成的球陣成為開幕式的一大亮點。民企館的高潮秀“活力矩陣”也使用了同樣的技術。1008個球在電腦控制下,演繹了對四季、對人生的想象。王潮歌轉述了一位領導觀看后的評價,“這是世博會的一大亮點,兩位導演對中國民營企業的理解很深。我們聽了特別感動,當即就擊掌慶賀了一下。”
70出頭的新加坡籍華人朱英彪這幾天馬不停蹄在世博園轉場。4月30日晚上,作為受邀的88名港澳臺僑胞之一,他有幸參加了開幕式。今天一大早,他又開始了參觀世博園的“世界之旅”。對朱英彪來說,周游世界不是什么難事,他的企業差不多覆蓋了整個東南亞地區——從新加坡到香港,還有上海,馬來西亞,越南。可他對世博園之旅還是充滿期待。“畢竟這是中國期待了100多年的盛事。”
朱英彪在上海也有住所,他計劃要停留一個月,“好好看看世博會里的世界”。
被稱為體育外交家的何振梁,足跡早遍布全球,但今天仍和幾位老友相約世博園。每到一個館,他都要回憶當年他去過這個地方時的景象。還不時問問場館的工作人員,現在那里是不是還維持原貌。
在奧地利館,當工作人員告訴他每隔幾分鐘,就有會一場微型的演奏會時,他驚喜地問,是華爾茲嗎?在坐下來欣賞華爾茲的過程中,這位老人的腰板挺得直直的,似乎真的又回到維也納金色大廳。本報記者 蔣韡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