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開園進入第二天。兩天來,各大熱門展館前蜿蜒的排隊長龍讓人印象深刻。專家稱,這樣的排隊現象將會成為世博會的一種常態。那么,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排隊長龍呢?組織方和參展方可有哪些改進,參觀者又如何自我調節,能讓排隊多一點享受、少一份難受呢?
讓自己也成為風景
有一位詩人說得好:看風景的人,也被人當作風景看。
可以肯定的是,參觀世博,沒有人愿意將時間花在等候上。但如果需要將有限的資源分配給一大群人時,排隊可能是最可行的管理方式。排隊維護了每一個來到世博園區的參觀者的權益,這種個體的“小犧牲”最終造就的是整體的“大和諧”。
在排隊的過程中,我們怎樣展現自我的風貌?是利用一切機會蹭隊、插隊,還是對排隊中的“合作機制”發自內心地體認和遵從?其實,排隊現象不僅出現在本屆世博會上,在歷屆世博會,在世界各個角落,在人們生活的各類場合,都需要排隊。日本愛知世博會有些場館排隊時間長達7個小時,很多游客依然耐心等候;在世界很多國家,讀者為了等候《哈里波特》小說的發布,寧愿帶著帳篷在書店外風餐露宿;而在上海世博園區內,記者也經常看到游客尊重老人和殘疾人士的動人故事。同樣是排隊,這些人讓自己成為了風景。
說到底,世博會是一間大課堂,也是一座考場,考驗著我們在排隊這門禮儀課上到底能得多少分。
讓時間過得快些
排隊不僅僅是一種禮儀,它還是一門技巧。很多時候,會不會排隊差別很大。
在比利時—歐盟館門前,記者曾看到這樣一幅場景:三個西方小伙子手里各拿著一瓶啤酒,邊喝邊聊著這次來上海看世博會的所見所聞。長長的隊伍繞著一個又一個彎,但他們好像視而不見,完全沉浸在感興趣的話題中。隊伍里飄散著一股啤酒香,旁邊游客在烈日下的心情仿佛也變得清涼了些。記者得知,這三個小伙子原來并不認識,只是在排隊過程中偶遇,然后漸漸熟悉起來。彼此結伴說笑,很好地打發了等候時間。
事實上,在西方,很多人將排隊看作是重要的社交場合。既然排隊已經無法避免,那為何不將心情放松,與周圍的人聊聊自己的觀博心得,或許你能就此認識一位新的朋友,開啟一段新的友誼。哪怕通過與別人交談,多了解一些世博信息,對自己觀博也是有利無害。
當然,排隊的技巧還有很多,比如可以晚上入園,合理搭配冷門場館和熱門場館,充分利用時間差;再比如,可以邊排隊邊看書或聽音樂,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讓等候少一份煩躁
不管如何,等待總是讓人心焦的,尤其是在酷暑梅雨臺風等天氣條件下。讓排隊的游客少遭一點罪,這其實是一項組織藝術。
主題館門口的廣場上,每天11點,荷蘭“近距離劇團”的藝術家們會踩著高蹺翩翩起舞,他們穿著白色的戲服,仿佛是來自外星球的精靈,與游客一起在城市漫游。每當這時,排隊的游客都會將目光投向他們,忘記了排隊的辛苦。這種用藝術表演來分散游客注意力,從而緩解他們煩躁的心情,其實是一種很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世博園區,這樣等候區內的小型表演目前可惜還是有點少。事實上,即使沒有表演,僅僅懸掛一些屏幕,讓排隊的游客能看一些展館介紹或是魅力短片,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上海企業聯合館門前的屏幕互動做法就很好。
進入夏天后,上海的天氣會越來越熱,組織方正考慮增加園區的遮陽設施,但目前很多展館的排隊區內并沒有設置遮陽棚,一些沒帶傘的游客只能頭頂烈日長時間排隊,易造成心情煩躁。因此,各個展館不妨多準備些遮陽傘讓游客排隊時使用,或者準備一些免費茶水。只有更多的關懷,才能贏得更多的理解和配合。本報記者王志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