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活動周將由今日持續(xù)至8日,2010名中外小學生親手描繪祝福語和畫卷獻世博會
作為省區(qū)市活動周中率先亮相的城市,北京活動周今日上午與游客見面。昨日上午,北京參博運行團隊工作人員介紹,北京活動周將持續(xù)到8日,期間14位非遺傳承人將在現(xiàn)場展示技藝,此外還有豐富的文藝演出和雜技絕活。
歌手韓磊獻歌《美麗北京》
在昨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北京參博運行團隊副主任、北京活動周分團隊主任丁百之介紹,今日8時30分,北京活動周將在中國館西廣場率先啟動。啟動儀式上,歌手韓磊將為游客獻歌《美麗北京》,同時,北京團還將為上海世博會獻上一份獨特的禮物,由2010名中外小學生親手描繪的祝福語和畫卷。
丁百之稱,開幕式后北京活動周共有五個部分,分別為花車巡游、非遺展示、文化演出、經(jīng)濟推介和殘疾人才藝展示,整個活動將持續(xù)到5月8日。
非遺傳承人將與游客互動
丁百之介紹,非遺展示將是北京活動周上的亮點,主要展示老北京傳統(tǒng)曲藝的經(jīng)典節(jié)目,包括含燈大鼓、碗琴與民樂、太極長嘴壺茶藝表演等,活動周期間每天將在寶鋼大舞臺的“北京茶館”為游客獻藝。
此外,皮影、面塑、鬃人、泥塑、葫蘆雕畫、葡萄常等極富北京市井文化的非遺項目將集體亮相活動周,活動周期間,14位非遺傳承人在世博園區(qū)內的寶鋼大舞臺現(xiàn)場展示制作,與游客互動。丁百之稱,這14位非遺傳承人都是從第三代往后的傳承人,屆時運氣好的游客還可能得到他們贈送的禮物。
殘疾人才藝首次亮相世博
北京參博運行團隊副主任、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長顧曉園介紹,上海世博會在世博會歷史上首次設立了殘疾人綜合館———生命陽光館,北京活動周期間,7名來自北京的殘疾人技藝能手也將現(xiàn)場進行書法繪畫、布貼畫、宮燈制作、蛋殼雕塑、非視覺攝影等才藝展示。
顧曉園介紹,活動周期間每天12時到13時,還將進行花車巡游,207人的巡游隊伍將穿上以新北京十六景為主題的服裝,并融入高蹺、輪滑、非洲手鼓、花式自行車等表演,展現(xiàn)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多元的城市文化。
相關新聞
打工子弟校學生手工繡禮物
丁百之稱,孩子代表城市未來,所以選擇孩子獻禮
開幕式上,由2010個孩子親手制作的祝福語和畫卷,將作為禮物獻給上海世博會。昨日,北京參博運行團隊副主任丁百之介紹,這些禮物是由不同學校的孩子完成的。
她表示,這件禮物中有北海幼兒園的680名小朋友繪制的6米的長軸畫卷,也有人大附小的860名小朋友繪制的8米的長卷,還有藍天幼兒園的287名孩子制作的剪紙。另外,來自北京打工子弟學校的160名打工子弟學生用一針一線親手繡制的一個繡品——福娃海寶手拉手,屆時也會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丁百之說,為了展現(xiàn)不同國家的孩子對城市未來的暢想,還有芳草地學校來自50個國家的小朋友用不同語言寫下的祝福話語,在祝福冊上寫下他們對上海世博會的祝福。
丁百之說,選擇孩子獻出祝福,也是經(jīng)過了仔細的考慮,此前曾有多個祝福的方案,但考慮到本屆世博會的主題與城市未來緊密聯(lián)系,而孩子正是城市未來的象征,因此最終選擇了這種祝福方式,禮物的籌備過程也歷經(jīng)數(shù)月,直到上海世博會開幕前不久才全部完成。
探訪
昨日,在寶鋼大舞臺的二層展區(qū),灰墻紅門濃縮成了一組北京老胡同,一座三進四合院外停著一亮黃包車,14位非遺傳承人在院墻外依次排開,面前的桌案上展示著親手制作的成品。
【皮影】 猴王皮影腿部牛皮最重
鼓腮、粉面、炯炯有神的眼睛、金黃的頭發(fā)上甩著兩條長長的翎羽,美猴王的形象在一張牛皮上栩栩如生。
皮影藝人路宏偉是皮影藝術的第七代傳人,這張刻畫著美猴王面孔的牛皮就擺在他的桌案上,鐘馗、貂蟬、穆桂英圍在四周。路宏偉介紹,做皮影首先要選合適的牛皮,頭與胳膊需要舞動,要用薄而柔軟的牛皮,腿要墜得住皮影,因此通常選取厚重的牛脊皮,將一塊牛皮晾干水分,先在白紙上畫出人物頭像的底稿,再將干牛皮覆在紙上,用刀刻掉底稿鏤空的部分,頭像就做成了,“通常一個身子可以換多個頭,所以頭部的刻畫最重要!
刻好人物后就要著色了,與其他藝術不同,皮影的著色需要用透明水色,這是以前為黑白照片上色的顏料,涂了這種顏料,燈光打到皮影上,顏色就能投到屏幕,再配以弦絲的抖動,皮影就成了活的。路宏偉說,皮影戲也是電影和動畫片的鼻祖,此次參展,自己將為游客現(xiàn)場制作。
【面塑】 衣帽后貼點睛激活人物
面塑藝人張寶琳的面前擺著十多個面人,孔子白發(fā)持卷、壽星額頭突起、財神手持元寶、觀音盤腿坐蓮,游客只要看一眼,就能清楚區(qū)分每具面塑的身份,張寶琳說,面塑的特點就是要突出人物的特征。
紅色、綠色、黑色、黃色,七八種顏色的面團擺在盤子里,每具面塑的臉孔都是用幾種不同顏色的面團揉和而成,“小孩子的臉要淡一些,老人的臉色就比較深。”張寶琳介紹,每具面塑做好頭后,頭發(fā)、帽冠、胡子都要后期貼上去,然后再用工具雕刻出發(fā)絲的痕跡,“制作每個面塑,都是一種加法!彼f,人物身上的衣服也是在做好褶皺后“穿”上去的,包括眉眼也是捏好再貼到臉上,眉眼的差異也顯示出人物性格的不同,比如關公的臥蠶眉,捏制時就要比鐘馗的濃眉細長一些。
張寶琳表示,面塑貼上眼睛后,人物才有“生命”,而面塑最忌諱的是“補足”,“如果臉上缺一塊,沒辦法再往上加!
【鬃人】 案前可賞關公戰(zhàn)秦瓊
如果你沒看過關公戰(zhàn)秦瓊,可以到鬃人傳承人白霖的案前滿足愿望。
一張銅制托盤內,兩個20厘米高的鬃人手持兵器,身穿戲服、隨著白霖不斷敲打銅盤,兩個鬃人開始轉身,刀槍相碰,像極了京劇里的武打場面。
鬃人轉動的原理,是因為底部有一圈細密的鬃毛,隨著敲打銅盤產(chǎn)生共振。白霖介紹,豬的鬃毛堅硬而有彈性,制作之初都要將過細的毛去掉,然后將鬃毛梳理得絲絲直順,再把它們粘到絲綢上,“粘的時候不能太密或太稀,太密沒有彈性、太稀支撐不起人物的軀干!
白霖的面前,每個鬃人都是赫赫有名的,關羽、孫悟空、托塔李天王,他稱,鬃人的藝術產(chǎn)生于清末,從京劇藝術衍生變化而來,在銅盤上的打斗與京劇里的武戲相似,包括人物的造型亮相、面孔著裝也都與京劇形象相同。
【葡萄! 玻璃拉絲吹氣成球
在常弘面前擺放的葡萄還掛著“白霜”,成串堆在水果盤里,每一粒都圓潤飽滿,但這些葡萄只是“葡萄!钡淖髌,并不是真正的水果。
常弘是葡萄常的第五代傳人,她的曾曾祖韓其哈日布是這門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1894年陰歷十月,慈禧太后在頤和園擺六十大壽,在戲樓里發(fā)現(xiàn)了一株葡萄,果實累累,晶瑩剔透,“隆冬季節(jié)還有這么新鮮的葡萄?”慈禧正要采摘,旁人告知那是假的,慈禧得知是韓其哈日布和妻子所做,賜其妻“常在”,韓其哈日布也改名為常在。
常弘介紹,葡萄是用玻璃做原料,玻璃燒熔后,拉絲吹氣,吹圓一個剪掉一個,“每個空心玻璃珠就是一粒葡萄,上色后再串成串!背:胝f,葡萄常1915年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