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多少總是要承擔辛苦……但縱使千難萬難,只消一個‘我愿意’,便灰飛煙滅。”一位曾臨時客串世博園區志愿者的媒體記者寫道。
這是大部分人對世博志愿者的看法:辛苦、奉獻、理想主義……當然,這沒錯。不過,是不是只憑一顆不怕萬難的心,就能當好志愿者?
“這是體力活,更是個技術活”,從試運行開始,經過21天志愿服務洗禮的“小白菜”們說。所以,首批結束服務期后,復旦大學的4000多名志愿者,不是忙著放松休息,而是加班加點為接班的志愿者趕寫攻略。
近38萬字的攻略中,“小白菜”們虛擬了一個“終極服務對象”:“一個看不懂地圖、分不清東南西北,不識字,同時疲憊不堪、饑餓難耐,還帶著老人小孩的游客”,如果能回答這個游客所有的問題,那么,就成功了。
常見問題:需要的是“精確”
廁所在哪?飲水點在哪?到中國館怎么走?沙特館排隊多久?嬰兒推車在哪里領取?哪些場館需要預約?園內公交車在哪里乘坐?……對于“小白菜”而言,一天80%以上的問題都是類似這些。攻略里,名單最長的就是“常見問題”。
對常見問題的回答,首批“小白菜”在撰寫攻略時,強調的是“精確”,“一針見血”打消參觀者疑慮。
“從世博1號門到2號門要用多少分鐘?”攻略中的答案是“15分鐘”。世博園區浦西D、E片區的志愿者小組長薛文潔告訴記者,為了得到這個答案,志愿者一邊走,一邊掐表算過。“浦西園區1號門到浦東有哪幾種方法?”“3種:乘L5輪渡,坐13號線地鐵,或者坐龍華東路公交線再轉越江線到達浦東。”負責D、E片區志愿者工作的劉佳琦脫口而出。
更多時候,同一個問題,志愿者常常要為游客“量身定做”一個最佳答案。薛文潔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游客問“如何去浦東”,她就會先了解游客自身的游覽計劃和傾向的交通工具。“我會先問他是到亞洲區還是歐洲區,因為最快的路線不同。如果想坐輪渡且趕時間,那我就建議他直接沿著江邊走,好找渡口;若想先逛逛,就推薦他先看看場館再到航空館轉彎即可。”
“很多具體的問題,是在實踐中一點一點尋找到答案的。”D、E片區的劉佳琦告訴記者,比如每一個輪椅租賃處地點,都由志愿者一個一個確認過,以保證準確無誤。曾經,浦東借的輪椅是不能到浦西歸還的,由于志愿者反映了這個問題,政策有了改變,最終,輪椅在任意出入口可以歸還。
每天,志愿者們都會交流當天遇到的常見問題,寫在小紙條上匯總,然后上報。最終,各個志愿者小組提交了被問及最多的20個問題及其答案,作為“最常見問題”。攻略中,還耐心地將這些問題按照區域分類。若以后發現有紕漏,還會進行修改再上交新版本。“我們希望之后的志愿者能利用這個攻略讓服務更高效、更完善!”劉佳琦說。
突發狀況:考驗的是“智慧”
垃圾桶突然著火了怎么辦?老人突發高血壓無法走動時怎么辦?自動售貨機吞了錢怎么處理?預約機打印不出預約券時怎么應對?突發問題的發生,考驗著志愿者們的技巧和智慧。
在攻略中,對已經遇到的突發狀況,“小白菜”們也給出了“最佳答案”。比如,對“兒童內急,在附近樹下小便怎么辦”這個問題,攻略的答案是“看到苗頭,沖過去把他們引導到附近廁所;若來不及制止,可事后向家長指出廁所所在,提示注意文明禮儀。”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剛做志愿者那會是小學生,現在我們的程度到博士畢業了。”復旦世博A、B片區志愿者的負責人曹遐說。很多問題,最初根本沒法提前準備,應對方法,大多只能靠志愿者自己摸索。曹遐說,“我們每天匯總大家遇到的各種問題,早晨志愿者開會討論,把最好的處理方法總結推廣,這樣效率就高了。我們在攻略中把突發情況和應對方法列出來,希望后一批‘小白菜’們提前對世博園中的情況有更真切的感受。”
再細看攻略中的處理方法,有時你真不得不佩服這些年輕人的想法。
比如遇到有人受傷,要判斷清情況再做處理。如果只是傷了腳,可以到問訊處借輪椅,推患者到仁濟醫院醫療點去;如果是皮外傷,可以到問訊處找工作人員求助,進行簡單包扎,若不行再去醫院;如果游客有家人陪同,則應征求家人意見后撥打120急救電話,畢竟120出勤需要費用;一般應由兩名志愿者共同處理,人數太多容易引起圍觀……
垃圾桶冒煙,大多是因游客將沒熄滅的煙頭扔進去造成的,只要用一小瓶水澆滅就行,不必緊張,若火勢較大,垃圾桶附近一般都會有滅火器可用。
至于預約機,開始時“小白菜”們對其工作原理不熟悉,到后來,一點點學會供紙,學會卡紙時如何處理,甚至怎么維修都摸索到了竅門。這些逐漸成熟的經驗,也都寫進了攻略。
不文明行為:重要的是“溝通”
一位志愿者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景:一位排隊的游客遞過一團紙巾,麻煩他扔到遠處的垃圾筒里,這時,隊伍中的另一位游客突然對著紙巾又吐了一口痰!雖然十分罕見,但一些不文明和不禮貌行為,對從小受寵愛的“小白菜”來說,是一大挑戰。
“面對不文明又不聽勸阻的游客,記得淡定。”攻略中,上一批“小白菜”這樣告誡自己的后來者:“保持清醒的頭腦、穩定的情緒,冷靜分析當前的情況,作出最優的決定。”
“這不是漂亮話,而是實實在在的感受。”復旦大學負責中國館部志愿者工作的趙強說。中國館是熱門館,人流較多,在攻略中,志愿者們列舉了中國館里“最常見”的不文明行為,提醒下一批“小白菜”們格外留意。比如在等待電梯時吸煙、觸摸“清明上河圖”、攀爬館內展示的仿制石頭、掐一掐館內的植物以辨真假等……也分別提出了應對的方法,“我們總的經驗是,學會換位思考,畢竟游客可能排了很長時間的隊,容易焦慮。不要無謂指責,可以采取和游客聊天的方式,溝通起來更容易。”
“不少志愿者都遭遇過委屈,重要的是要有克制力,在矛盾激化前把‘小事化了’。”復旦志愿者第一小組的組長瞿鹿鳴說,他是經濟學院大二的學生,1989年出生,志愿者的經歷讓他 “成熟了很多”。“不文明的游客畢竟是少數,90%的游客都會對我們的幫助笑著說‘謝謝’,那時候,有一種‘人品值’飛漲的感覺。”他同時認為,志愿者也應該有一定的“底線”,懂得保護自己。“比如家長要求你代為照看小孩,自己卻走開了,這種要求就不屬于志愿者的職責范圍。”
“好的讓我感動,壞的讓我憤慨,但‘愛’不就是這樣嗎?因為愛上海、愛世博,所以更加苛求,希望它能不斷地改善,變得越來越好。很高興,十幾天來園區已經修正了不少問題,我想這才是做一名志愿者莫大的榮幸,那就是與園區共同成長。”在攻略中,復旦C片區的“小白菜”們,寫下如下的心語。
自我鼓勵:享受的是“開心”
每天早上5點起床,8點到崗,下午5點半回到學校……首批志愿者們付出辛勞,揮灑汗水,除了靠心底的一份責任感之外,如何讓志愿者保持旺盛的斗志?如何提高志愿者小組的協作與凝聚力?“小白菜”們也在攻略中留下了很多辦法。
在攻略中,常常可以見到“團團徽章”這個名詞,“這是心理激勵的一個象征。”據復旦大學團委副書記高天介紹,復旦大學專門為世博志愿者設計了“吉祥物”團團,外表像是上海人吃的青團,有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在志愿者行動結束時,每位志愿者都得到了一個團團毛絨公仔作為獎勵。
除了“團團徽章”,還有讓“言路順暢”的團團熱線、團團短信、團團小紙條。“團團熱線”每天會隨機打電話給60位左右的志愿者,也是志愿者的“發泄”渠道,大多數時候碰到的問題都是小事,傾聽的耳朵是最好的心理老師。“團團小紙條”則是一本便簽本,人手一本,有什么感想隨時記錄下來,回來的車上由車長收集。小紙條一天能收集三四百條,對加強交流和互相激勵,都很實用。
志愿者們還有別的自我激勵方法。韋廣豐是復旦志愿者世博文化中心片區第五小組組長,他提供的方法是:在自己的世博日記里記錄每天收到的“謝謝”,最多的一天,有156聲“謝謝”。
小小的物質獎勵,也讓志愿者感覺到關心和激勵。甜品避免志愿者低血糖,可補充體力;常規藥則發金嗓子喉寶、清涼油;暈車的同學還可以在車長那里領暈車藥。快結束的時候,專業攝影團隊進園區為每一位志愿者拍了一張留念照。
經過21天的崗位訓練,“小白菜”們仍然意氣風發,他們在思考,他們在成長。最后,他們還有美好的祝福給接班者,祝福“白菜芽兒們盡快成長成為合格的大白菜,享受作為志愿者的點滴時光”。(梁建剛 尤莼潔 康珣 毛文琦)
參與互動(0) | 【編輯:馬學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