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世博會的人數與日俱增,但如何讓更多無法來滬親臨現場的世博愛好者也有機會一睹世博風采呢?上海世博局新聞宣傳部副部長、“網上世博會”項目總監王立平用“網上世博會”——“永不落幕的世博會”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案。
3D
瀏覽:三維效果
體驗:身臨其境
當著記者的面,王立平點開了網上世博會(www.expo.cn)網頁,立即跳出世博園區的三維立體地圖。他一面熟練地點擊網頁變換各個場景,一面說:“二維網站通過菜單和欄目來發布信息,而網上世博會這個三維網站不同,通過場景和空間的轉換帶領網友身臨其境地游園、游館和游覽。”
王立平接著解釋,網友通過網頁瀏覽器參觀網上世博會展館可用兩種方式:瀏覽型和體驗型。兩者的區別在于,瀏覽型由參展方提供展館素材,網上世博會項目組使用Flash3D技術,代為制作展館內部情景。參觀者位置被固定在展館中心,通過調整視角來觀察上下左右各個部分,比較適用于小型展館;而體驗型展館是由參展方自行開發的,大多使用Web3D技術,可以隨著參觀者位置的變化,而不斷更新周圍的畫面,更加適合內部結構復雜的大型展館。對網絡參觀展館方式要求更高的網友可以下載安裝專門的軟件包,訪問未來之城。在這個使用了網游3D技術制作的網上虛擬空間內,網友可以像玩網絡游戲一樣,在29個人物角色中任選一個,在虛擬世界里或奔跑或行走,“觸摸”中國館,與其他網友在線交流、結伴共游世博園,組隊完成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布置的游戲任務。
挑戰
技術:如何提高瀏覽速度
管理:協調各參展方參與
在世博會159年的漫長歷史中,通過網絡暢游世博現場是中國首創。王立平說,為讓世博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永久保留,也為讓更多的人了解世博會,2006年,世博局對開設網絡世博會進行可行性研究,2006年底正式立項,2007年通過公開征集方式招標法國凱捷咨詢公司總體規劃網上世博會方案,2007年底,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2009年11月12日,正式啟動網上世博會上線儀式,2010年5月1日,網上世博會全面上線。整個過程經歷了4個年頭。
第一個“吃螃蟹”肯定會面臨很多的壓力和挑戰。王立平表示,開辦網上世博會,最大的難點是技術問題和管理組織問題。技術方面,三維建模的數據量極大,但是一般網絡用戶的電腦配置并不是那么高,怎么樣來提高瀏覽速度是一個難題。王立平透露,在項目組的努力下,目前的瀏覽速度還是相當不錯的。根據流量監測網站Alexa.com的監測,網上世博會的瀏覽速度排在其所監測的互聯網網站的前列。管理組織方面,由于沒有先例,又恰逢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在協調確定數百個參展方參與時難度不小。項目組和參展方反復溝通,最終,確認參加上海世博會的所有國家和國際組織中只有一個沒有參與網上世博會的展示。
意義
作用:展示推介寓教于樂
模式:促進技術產業融合
王立平說,網上世博會的定義是實體世博會的三維網絡版,是其再現、延伸和補充。網上世博會具備展示、教育,推介和導引的作用。除了在園區覽勝中參觀展館,給網絡護照蓋章外,青少年還可以上世博嘉年華做游戲,寓教于樂。逼真、好看、好玩的網上世博會吸引了大量的網絡參觀者。自去年11月12日上線以來,進入網上世博會園區的人次累計約2500萬,今年5月1日一天,點擊“入園”的網友更是超過了200萬。不久后,每天世博會官網上公布的入園人數統計或許還會加上網上世博會的參觀人次統計。
網上世博會開了世博會歷史的先河。以后的大型國際展會有可能照搬上海網上世博會的模式,開設網絡版本,極大地推動三維技術在互聯網的研究和應用,促進3D技術、富媒體技術的產業融合,有望創造出新的網絡模式。中國人首創網上世博會,“功在當前,利在長遠”,王立平最后總結道。本報記者 張蕾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