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天色漸暗,黑龍江雙鴨山寶山區育星小學校長于秀英沒有和其他勞模聯歡,而是躲在房間里收拾行囊。她把10張攝影光碟用衣服包好,輕輕放進行李箱。這些光碟是于秀英的“寶貝”,記錄了她的世博之旅。“我要把光碟編輯好,再配上音樂和解說詞,讓孩子們看看咱家門口的世博會有多精彩。”于秀英的心仿佛已經飛回了千里之外的偏遠煤礦小學,與600名學生一起重溫世博會。
6月1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參觀上海世博會的首批200名勞模即將返程。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上海還將迎來4批共800名勞模。
6天前,剛剛抵達上海的首批勞模對世博會充滿了期待;6天里,他們被來自世界各國的文化和高科技所震撼;6天后,他們的心中充滿作為勞動者的自豪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我們的名字是光榮”
幾個小童在街上玩著古老的游戲,各家各戶窗前人影閃動,旅人騎馬穿過厚厚的城墻,1000多年前的北宋汴梁城仿佛活了過來……6月7日,站在中國國家館100米長的多媒體《清明上河圖》前,全國勞模、安徽淮南市鳳臺縣路橋公司的王聚才再也挪不動步子了。“太神奇了,這樣的技術以前想都不敢想哦!”
78歲的王聚才圓了世博夢,作為首批參觀世博會勞模中歲數最大的一位,他參加過抗美援朝,也曾為新中國建設鋪路架橋。“60年前,我們的科學技術很落后,可你瞧現在,自己研發的高科技項目數不清。”這位老勞模驕傲地說。
“世博之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闊視野的機會,讓大家不出國門就能看到全世界。”站在城市生命館偌大的環幕影院里,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清水河鎮的全國勞模索才,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孟買的異國風情、埃德蒙頓的圣誕雪景、上海黃浦江兩岸的繁華喧囂,短片帶領勞模們在8分鐘內飛越了整個地球。
“如果有一天,我的家鄉也能建設成這個樣子……”索才想象著災后玉樹建起了高樓大廈,廢墟變成了嶄新的城市。
獲知全總邀請自己到上海看世博的那天,黑龍江省龍江縣郵政局龍興支局的鄉郵遞員鄧慶安失眠了。“老激動了,幾晚都睡不著覺。”鄧慶安一個勁兒說,沒想到他作為農民工也能當勞模,還能跟全世界的人一起到世博園里轉一轉。
為了迎接勞模們的到來,上海市委、市政府特別為他們預約了一些熱門場館,上海市總工會則協調專車接送,派工作人員和醫生全程陪同,并制作了活動手冊、胸卡、旅游帽、雨傘及各種必備配套用具,發到每位勞模手中。這種特殊的禮遇讓勞模們感到溫暖,更感受到全社會對于勞動者的尊重。
讓鄧慶安更為驚訝的,他胸前鮮紅的勞模團代表證在“老外”眼里成了“貴賓證”。在丹麥、意大利、保加利亞等未預約場館門前,外國工作人員看到“勞模”兩個字,竟主動為他們敞開了綠色通道。“聽說中國‘勞模’是很優秀的勞動者,值得敬佩。”一位金發碧眼的工作人員沖著鄧慶安微笑。此時,這位樸實的鄉郵遞員不禁挺起了胸膛。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世博之行對勞模們來說既是一份特殊的“嘉獎”,也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知識大門。而“低碳”更成為勞模世博之旅的熱門詞匯。
橢圓形車身輕巧地在障礙物間穿梭,不用燃油且全部智能操作,上汽—通用汽車館對2030年未來汽車的展示,顛覆了陜西西安公交巴士公司職工李玲對“汽車”和“道路”的傳統概念。她當了10多年售票員,整天在路上跑,吸尾氣受擁堵早已成了家常便飯。“如果夢想成真,交通阻塞、空氣污染、交通事故,都將不復存在。”李玲興奮地說。
雖然身為一名普通的公交職工,李玲覺得自己也有責任為“低碳”貢獻一份力量。她總是鼓勵身邊的人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石油是經濟的血液,煤礦是發展的食糧,但這些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我們總得給自己的后代留些財富吧。”
走進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倫敦案例館,西藏氣象局氣象臺臺長假拉被零碳社區的設計理念吸引了。在參觀世博會的幾天里,他的手機24小時不敢關機,此時的西藏已進入汛期,特別是東南部持續性下雨,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增多,都需要氣象部門隨時監控。
“只要地球氣候稍有異常,西藏一定‘感冒’。”假拉說,日益增多的極端天氣與氣候變暖有很大關系,而西藏海拔高,增溫速度更加明顯,雪山融化、雪線上升使曾經美麗的雪域高原正在消失。“全世界的人們都必須改變生活方式,低碳、環保不能只停留在嘴巴上,更應付諸行動。”
“月亮船”沙特阿拉伯館、“大花籃”印度館、“快樂街”荷蘭館……各具特色的國家館和城市案例館猶如一場建筑博覽會,給來自河南的勞模李江福上了一堂生動的“環保課”。“我們的建筑施工中,是否也可以吸收各國先進的環保、低碳、節能的設計理念……”蓋了20多年房子的李江福仔細記錄下場館的詳細介紹和設計原理,準備回家“做功課”。
勞動成就光榮與夢想
上海世博會向世人展示著不同國度的創意和夢想,更是各類高新科技競相斗艷的大舞臺。
站在中國船舶館巨大建筑的腳下,中國長城鋁業公司的高級電焊技師楊紅雷,一直仰著頭仔細打量著底座的幾根鋼柱。“這個焊活真棒,簡直是藝術品。”楊紅雷有個“職業病”,只要看到鋼結構物體,一定會伸手摸摸,研究一番。
當聽說曾經有數萬名工人和技術人員參與場館建設,才有了如此奇妙的世博園區,楊紅雷贊嘆道:“上海世博會是世界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勞動者的驕傲。”他認為,復雜的設計、新奇的創意令人折服,但每一個設想都需要一線工人來實現,“是廣大勞動者創造了五千年的輝煌歷史,更成就了新中國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科學、技術、文明的飛速發展。”
“中國船舶館的原址是有著140多年歷史的江南造船廠,我國第一家民族工業企業‘江南制造局’、上海第一代工人階級都誕生在這里……”全國勞模、人稱“抓斗大王”的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公司副總裁包起帆給年輕的楊紅雷當起了導游。
在包起帆的記憶里,17歲進入上海港碼頭當裝卸工的時候,浦東岸旁只有田埂路,裝卸貨物只能靠人拉肩扛。如今,這片曾經荒涼的土地成為世博會展示工業成就和低碳技術的重要區域。“是平凡的勞動者讓這里改天換地,變了模樣。”包起帆希望青年工人多到世博園里走走,拓寬眼界,學習別人的先進科技,“任何技術都是互聯互通的,如果用心,這些別人的技術在消化吸收后,都能成為自己成長的養料。”
無論是包起帆、王軍、楊紅雷,還是來自不同省市的勞模們都有一個共識:勞動成就光榮與夢想,一個人只是一滴水,當學習、創新成為所有勞動者的群體意識后,必將匯聚成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創造的海洋”。
除參觀世博會外,首批200名勞模還乘坐了磁懸浮列車,登上了東方明珠,游覽了新外灘,參觀了位于江蘇的蔣巷村等見證新中國發展的地標,并在位于江蘇常熟沙家浜的全國勞模休養基地休養。6月13日,第二批勞模將抵達上海。
“勞動模范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億萬勞動者的杰出代表,值得全社會尊重和關愛。”全總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邀請勞動模范走進世博園,一方面,為了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人階級偉大品格,讓全社會感受到“勞動光榮,勞動者偉大”,同時,為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勞模提供充電和交流的平臺,激勵他們繼續為國家建設、人民幸福創造新業績。本報記者 鄭莉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