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基于6.7802的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人民幣開始了新一天的交易。此時,距中國正式啟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恰好過去了整整5年時間。
5年間,中國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穩步推進匯改,人民幣也以“更具彈性”的姿態,行進在其國際化的道路上。
2005年7月21日,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按照2010年7月21日公布的匯率中間價,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較匯改前累計升值近22%,年均升值幅度超過4%。
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眼中,近年來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框架和內涵不斷得以完善,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動態趨向合理均衡匯率水平的機制逐步形成;匯率定價更加依照市場供求關系;匯率形成的市場機制不斷完善。
“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與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市場體制完善進程、金融監管水平提高和企業承受能力相適應,應當繼續堅持。”胡曉煉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匯改推進的5年中,人民幣一直面臨著巨大的升值壓力。一方面,中國外匯儲備居高不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國際市場要求人民幣加速升值的呼聲不斷。而來自外部的壓力曾在今年一季度一度達到“高峰”——3月15日,美國國會130多位議員聯名要求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并試圖借機發動對中國的貿易制裁。
面對壓力,中國始終按照自己的節奏與步驟推動匯率形成制度改革。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成為中國沉著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率先迎來經濟復蘇的重要基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表示,在全球經濟危機嚴重的狀況下,人民幣匯率制度保持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到了50%。
今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啟匯改,強調“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與美元的逐漸“脫鉤”,表明中國在匯改進程中依然掌握著“主動權”。
此間專家表示,在人民幣尚未實現資本項下自由可兌換的前提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有助于提高宏觀調控的主動性,增強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改善宏觀調控能力,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降低宏觀經濟的運行風險。
而國際經驗也反復證明,大型經濟體采取匯率長期盯住單一貨幣的模式更易遭受危機沖擊,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要求其匯率政策更具有可調節的靈活性。
在重申匯改的一個月中,人民幣在彈性顯著增強的同時,仍保持了雙向浮動的態勢。其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曾創下6.7718的匯改以來新高,近期則回落至6.78水平以下。匯改重啟之初市場對于人民幣可能出現“一次性大幅升值”的預期,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降溫。
事實上,對匯率最為敏感的中國內地出口企業也對人民幣幣值保持穩定充滿信心。上海一家媒體針對180家企業進行的“人民幣升值感受調查”中,逾八成樣本企業認為未來12個月人民幣升值幅度不會超過5%。
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仇彥英表示,在經歷了人民幣升值引致出口成本提高的“陣痛”之后,眾多中國外向型企業開始將更多注意力轉移到潛力巨大的本土市場。這恰與中國政府擴大內需的發展思路高度契合。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民幣匯率在可控前提下的穩步升值,有助中國順利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仇彥英說。
中國在推動匯改和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自主、穩健的態度,正日益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和尊重。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分析師王慶表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改革,有助于中國經濟的再平衡,從而實現向內需驅動型和非貿易部門驅動型增長模式的轉變。
“香港特別行政區金融論壇”21日在上海舉行,而人民幣國際化成為熱點議題。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彌補現時只以美元和歐元為主要貨幣的不足,對于促進國際金融市場穩定和保障國家資產有積極的作用。(潘清)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