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英國、韓國和加拿大多國央行都召開了議息會議。隨著全球經濟形勢再添變數,決策者們紛紛推遲收緊貨幣政策,一些國家甚至在考慮進一步推出新的刺激措施。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近期主要經濟體增長重新放緩,即便是一些增長形勢較好的國家也不得不謹慎考慮政策退出。
英國或考慮新量化措施
北京時間9日晚間19時,英國央行如期宣布,維持利率在當前0.5%的歷史低點不變。至此,該行已連續19個月維持利率不變。央行還繼續維持現有的2000億英鎊債券收購計劃。此前接受調查的數十位分析師都預見到了這一決定。
盡管當局并未宣布任何新的刺激性措施,但業界已經認定,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基本立場已經較幾個月前有所軟化。湯森路透近期對60位分析師的調查顯示,英國央行可能要等到明年才加息,主要因為全球經濟降溫且英國自身面臨財政緊縮。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中沒有一位分析師預計央行會在年內加息,為今年來首次。
不少經濟學家認為,鑒于英國經濟的復蘇乏力,英國央行可能需要在不久的將來實施新一輪刺激,主要是擴大債券收購。
最新數據顯示,英國制造業、服務業及建筑業8月份的情況都不樂觀,房地產市場也非常疲弱,顯示央行自2009年3月以來采取的債券收購及超低利率可能還不足以拉動經濟。
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克拉克表示,英國央行在實施政策緊縮前,很可能進一步放寬政策!帮L險在于太晚行動,動作不夠快!彼f。
據悉,決策者在過去兩個月已討論過擴大債券收購。克拉克預計,英國央行明年2月份可能會就推出第二輪刺激達成一致;而蘇格蘭皇家銀行則預計,央行在明年年初出臺新刺激措施的概率高達40%。
同日,歐洲央行在最新發布的政策月報中指出,只要有必要,央行將把緊急融資措施延長實施到2011年。央行稱,在必要時將持續提供無上限的1周和1個月期貸款給銀行,而且這項措施至少會維持到明年1月18日。歐洲央行原本承諾將無上限融資貸款措施至少實施到今年10月12日。
歐洲央行的一位理事本月6日表示,為了讓歐洲經濟有時間重拾增長動能,該行將等到12月才會開始討論退場機制。
韓國意外推遲加息
如果說英國的利率決定早就在市場預期之中的話,那么韓國央行周四的議息聲明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對于9日的議息會議,外界普遍預計央行將再次加息25個基點。不過,最終的結果卻出乎多數人的意料。央行當天宣布,連續第二個月將利率維持在2.25%不變,主要考慮到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增加。此前接受調查的16位分析師中,有11位都預計央行將加息。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自2008年8月起,韓國央行將基準利率從5.25%逐漸下調至2%的歷史低點,并曾連續16個月保持這一基準利率不變。今年7月,韓國央行意外宣布加息25個基點,為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加息。
在經合組織經濟體中,韓國經濟受到危機的沖擊較輕。第二季度,韓國經濟增長7.1%,高居經合組織之首,第一季度該國經濟也增長8.1%。今年全年,韓國經濟預計增長6%,創十年來之最。經濟的快速增長也讓當局開始考慮回歸利率正;,以控制通脹的上升。
不過,現在看來,隨著外部經濟環境出現變數,韓國央行在推行利率正;矫嬉沧兊酶又斏鳌Q胄性谥芩牡穆暶髦斜硎,之所以決定不加息,是考慮到目前全球經濟復蘇速度放緩,美國經濟仍有陷入衰退的可能。由于韓國經濟對外依存度極高,外部的不確定因素可能對韓國出口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從而阻礙韓國經濟持續復蘇。
加拿大今年最后一加?
分析人士預計,為了抑制與日俱增的通脹壓力,韓國央行最快可能在下月再次上調利率。不過由于近期更多指標顯示美歐主要經濟體復蘇放緩,央行今年上調利率的空間將會有限,10月份的加息很可能是今年的最后一次。
業內人士指出,從整個發達經濟體的情況看,由于經濟復蘇相對較慢,主要發達國家當前依然傾向于采取非常寬松的政策,部分地區如美國和歐洲甚至在考慮推出新的刺激措施。這與新興經濟體紛紛收緊貨幣政策的做法形成對比。
不過,發達國家中也有一些特例,比如加拿大,后者也是七國集團中第一個加息的國家。在這輪危機中,加拿大受到的沖擊較小。加拿大央行8日宣布,將利率再次上調25個基點,至1%,這也是今年以來的第三次加息。今年6月,加拿大率先恢復加息。
今年第一季度,加拿大經濟增長達到5.8%,不過第二季度的增長放緩至2%。加拿大央行此前發布的報告稱,本國經濟提早進入“緩慢增長”。該行預計,今明兩年經濟增長可能分別為3.5%和2.9%。
盡管央行本周再次加息,且稱目前的利率依然非常具有“刺激性”,但考慮到二季度經濟增速的顯著放緩和美國經濟的不明前景,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加拿大央行下月很可能停止加息進程。
美國銀行美林首席加拿大經濟學家金恩表示,加拿大央行今年的加息已結束,再次恢復加息可能在明年1月。湯森路透的調查顯示,業界普遍預計,加拿大在10月19日的議息會議上會維持利率不變。多數受訪者都認為,到明年1月,加拿大的利率仍會維持在1%的水平。⊙記者 朱周良
參與互動(0) | 【編輯:賈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