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CPI漲幅達到3.5%,使得市場加息預期愈演愈烈。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以及加息預期,使得此前駐足觀望的熱錢紛至沓來,并瞄準股市、樓市。在如此復雜的背景下,普通投資者如何理財才能與市場同步,同時又與風險控制“合拍”?
四季度應把握股市先機
近日,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達21.04萬億元,較7月新增2430億元,創出年內新高。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加息預期強烈、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熱錢、游資正趁勢涌入股市、樓市及相關企業,這勢必將帶火相關領域的投資行情,同時也會引發投資者盲目參與。
但從目前股市來看,或許是因為“雙節”近在眼前,A股市場投資者無心戀戰,因此多數投資者選擇“落袋為安”。相關專家認為,輕倉固然能夠保證資金流動性,但也有可能喪失最佳投資機會。“一系列不穩定因素有可能導致投資者避險情緒增加,爭相賣出;但是很多投資者并沒有意識到,此時正是市場價位的低點,如果國慶節前的最后四個交易日股市仍呈下跌趨勢,建議投資者逢低買入,由持幣過節轉為持股過節。”北京大學金融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這樣表示。此外,債券也是不錯的選擇。呂隨啟表示,節前選擇持股過節適合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的投資者,債券適合穩健投資者配置。
適當配置超短期理財產品
隨著雙節的臨近,市場的避險情緒再次升溫。據了解,此前習慣于將資金存入銀行的客戶,擔心央行未來調息所帶來的損失,更多地選擇短線投資,既規避風險,又能靈活運作資金。
超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就成為了當前背景下的寵兒。“一方面該產品時間短,資金靈活;另一方面也穩健,加息預期這么強烈,超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高于存款,是這段時間不錯的選擇。”某國有銀行客戶孫先生表示。
與此同時,收益率較高的外幣理財產品卻沒有了之前的勢頭。“當前人民幣不斷升值,而外幣持續貶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勢頭很強,現在如果繼續購買外幣理財產品,縮水的風險性很高,特別是期限為3個月至半年的外幣理財產品。”中國銀行某支行理財經理表示。“但是超短期理財產品依然有風險,更適合于有購買經驗的投資者。”呂隨啟認為。
警惕期貨產品被熱錢“炒翻天”
或許是受到熱錢涌入的影響,本周首個交易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上市品種再次全線上漲,多品種期貨價格刷新紀錄創新高,包括大豆、玉米、豆油等谷物類和油脂油料類農產品領漲市場。不僅如此,黃金期貨也屢創新高,離1300點高位近在咫尺。
結合今年全球范圍內各種災害不斷,直接影響包括小麥在內的農產品產量。相關人士預測,四季度農產品現期貨價格均可能持續上漲,而熱錢的流入很可能助推上述產品價格瘋漲,一旦熱錢退潮,普通投資者恐將接最后一棒。對此,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昨日表示,期貨公司應在抑制過度投機方面發揮作用。(記者 閆瑾 崔呂萍)
參與互動(0) | 【編輯:梅玫】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