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G20韓國首爾峰會與會領導人面前的是一場硬仗:平息硝煙隱現的貨幣戰爭,消除保護主義的威脅,折中國內政策重心的沖突,避免全球經濟出現二次探底,防止出現新的資產泡沫,重塑世界對經濟復蘇的信心;并且,希望峰會能夠“求大同,存小異”,達成某種共識,以扭轉全球經濟失衡,保持全球經濟復蘇勢頭。
貨幣并不是當前面臨的唯一問題,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關鍵的問題是全球統籌行為的缺失,尤其是在這樣一個世界經濟正被不同力量拖向不同方向的關鍵時刻。
經濟復蘇不均 政策出現分歧
世界經濟正處于復蘇之中,但復蘇程度很不均衡。
新興市場經濟體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卻拉動了三分之二的經濟增長。這與西方形成了鮮明對比,隨著財政刺激政策效力逐漸消失,西方經濟增長躑躅難前。歐洲的情況是歐盟外圍經濟體,如希臘和愛爾蘭陷于衰退;而中心經濟體,如德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歐洲年輕勞動力失業率高得令人吃驚,在西班牙高達45%,在英國,每3個16-17歲的年輕人中就有1個失業,每5個18-24歲的年輕人中就有1個失業。美國的情況是大公司和大銀行的狀況非常好,而小企業和地區性銀行的狀態非常脆弱。
目前,世界經濟的規模已達到令人驚異的62萬億美元,較金融危機之前有所增加,也是10年前規模的兩倍。全球貿易也表現出復蘇態勢,幾乎恢復到衰退之前的峰值。
全球經濟前景的變化正在導致全球政策中心出現深刻的分歧——法國和德國、美國和亞洲。全球經濟統籌力量出現空缺,這是最不應該出現的。過去一年,各個國家齊心協力,協調全球經濟政策,攜手抵御共同的經濟蕭條的威脅。政策發揮了效力。現時,各經濟體的經濟政策轉向為滿足國內經濟的需要。這種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可能帶來危險的后果。
求大同 存小異
西方懼怕經濟出現二次探底,而東方擔心通脹和金融市場泡沫。
誘發二次探底的因素可能會是政策失誤、油價飆漲等外部震蕩事件或者喪失信心。西方最大的政策風險是監管過度,這會限制銀行的放貸能力。在財政政策收緊的環境中——歐洲已經開始這樣做,美國在中期選舉之后可能步其后塵——很容易看出西方為何需要在較長時間內維持低利率政策。美國無疑需要低利率,可是,在歐洲內部,德國似乎十分有意加息,甚至在英國,也有觀點主張加息。那將會是嚴重的政策失誤。現在的麻煩在于,西方有必要維持低利率,但隨著資金流向新興市場,會給那里制造問題。對于美國再度開印鈔票,存在著認為會導致亞洲出現通脹的抵觸情緒。在全球經濟衰退之前,中國和其他亞洲經濟體對經濟的駕馭非常成功,運用審慎性宏觀調控措施約束銀行信貸和融資行為,F在,這些經濟體需要調高利率,但擔心由此吸引大筆投機性外匯流入。預計會有更多經濟體會像巴西和泰國那樣,動用資本管制措施。
鑒于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重重壓力,全球決策者有必要“求大同”,力求穩妥實現儲蓄國與負債國之間的平衡。令人擔心的是,過多的調整負擔落在儲蓄國身上,使得它們壓縮支出。這種情況仍在發生。除負債國應做的調整之外,儲蓄國也應該增加支出。對于德國來說,這好比要求表現好的像表現糟的那樣做,深覺一向簡樸的自己卻要為拯救肆意揮霍的希臘而大舉解囊的德國將會抵制。
“大同”的另一方面是解決關于貨幣的爭論。經歷了2008年英鎊跳水的英國對這一問題保持著沉默。中國成為焦點,不過中國會說,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已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貢獻。預計未來人民幣會升值,但只會是逐步地升值。由于各國利率訴求的差異,G20峰會達成任何“交易”的可能性不大。或許,能夠向前推進一步的是,坦率地承認分歧,放下最棘手的難以達成一致的部分,聚焦于尋找共同點,重塑信心和全球經濟的統籌領導力量。(渣打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李籟斯)
參與互動(0) | 【編輯:梅玫】 |
專題:G20首爾峰會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