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品期貨價格的大起大落讓投資者著實領略了市場的無常。其實,作為公開透明的場內市場,期貨市場不但是反映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晴雨表”,也是一個分流社會投機資金的“穩定器”。在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較大波動的時候,期貨的避險功能更應受到重視。
自9月初開始,大宗商品價格一路上漲,與之相對應的期貨價格漲勢也十分迅猛,反映在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上,幾乎所有品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持續價格上漲。兩個月以來,國內23個商品期貨品種超過四成累計漲幅在20%以上,一些供應緊張的商品如橡膠、棉花等的期價漲幅更是超過了40%。
然而,正當商品長期牛市論調在市場中蔓延的時候,期貨市場的“過度投機”也受到了人們的質疑和批評。從11月12日開始的連續大跌給市場當頭一棒,而由于期貨采用的是保證金交易,會放大交易的盈利和虧損,令不少投資者“談期色變”。
眾所周知,商品期貨對應標的物大宗商品是企業的基礎性生產原料。隨著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我國已成為眾多大宗商品的生產國、消費國和貿易國。期貨市場的繁榮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復蘇過程中,投資者市場信心的恢復,以及由此產生的風險偏好的改觀。
細究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既有宏觀層面的通脹因素,也有其自身基本面的因素,期貨漲價只是反映這種趨勢一個“表象”。事實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期貨為誰服務的問題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期貨市場因保值避險、資產配置等經濟功能而服務于國民經濟,這是期貨市場安身立命之本。
首先,金融市場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分散風險,也就是說,金融市場承擔了實體經濟運行中所面臨的風險。就期貨而言,這體現在它的避險功能上: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套期保值,用來鎖定由于成本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相當一部分投機資金可能給國民經濟健康運行所帶來的沖擊。
在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一路上漲的過程中,有一些大宗商品的生產企業認為,反正價格在一路上漲,從事套期保值是“傻子”,殊不知,如果沒有期貨市場的套保功能,企業的風險敞口也被擴大了。上周五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次,我們應該承認社會上投資需求的客觀存在。期貨市場就像一個很好的可以疏導投機需求的“管道”,如果沒有這個“管道”,旺盛的投機需求就會涌向國民經濟中的其他部門,就很難保證不會對經濟正常運行造成危害:投機資金流向樓市,就會推高房價;涌向農副食品,又引發了“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這類尷尬局面的出現。
當然,對于期貨市場上惡意炒作個別品種價格的不理性行為,有關方面也必須嚴加監管。近期,各大交易所紛紛出臺針對期貨市場的異常交易指引等維穩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記者 湯池)
參與互動(0) | 【編輯: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