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后,全球對于金融監管缺失是導致危機產生的重要原因達成了共識。在本次陸家嘴金融論壇上,來自中國銀監會、美國財政部、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委員會、東京證券交易所集團的多位中外金融監管官員,就全球金融合作與監管體制的變革進行了深入討論。由于這一話題不僅是當前各國都在高度關注的問題,而且正在召開的G20峰會上,各國領導人也將就此深入交換意見,以期在此問題上達成共識。
改變“壞記性帶來的幸福感”
事實上,監管體系的改革從未停止。但每爆發一次危機,就會有人呼吁加強監管;而當市場變得穩定,信心得到恢復,危機的教訓就會被拋到腦后,人們便覺得監管加大了投資的成本,又會出現放松監管的呼聲。而全球的監管者也正在試圖借助此次危機,改變這種因“壞記性”帶來的“幸福感”。
銀監會紀委書記王華慶指出,就像經濟危機一樣,監管改革也有周期。因此,優秀的監管者不僅是在危機過后能夠提出監管體制改革的建議,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市場開始狂歡時保持克制和冷靜,適時采取審慎的、逆周期的監管措施。
王華慶介紹了銀監會的逆周期監管策略,通過這些逆周期的審慎監管措施,有效約束了商業銀行信貸擴張沖動和短期行為,提高了中國銀行體系的風險抵御能力。這些經驗使得中國銀行業的資本質量不僅未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還處于歷史最好的時期。
監管機構責任感是關鍵
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瑪麗莎·拉戈表示,近期,美國即將通過一項法案,計劃建立一個金融穩定監管理事會,由其負責協調美國多個金融服務監管部門。該理事會將由美國財政部負責管理。這被市場解讀為,美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將由分業監管重回統一監管。
美國的監管機構認為,是其復雜、疊加的監管架構沒能有效防范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但事實上,英國統一的監管架構也沒能表現得更好。對此,王華慶指出:“就像世界上沒有一種統一的公司治理模式一樣,也不存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監管架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和責任感,而不是監管架構,對一國的金融穩定起著關鍵的作用。
王華慶指出,中國根據自身發展階段、金融市場的深化程度,確立了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以及監管協作框架下的主監管制度。實踐證明,這種監管架構是符合中國金融市場目前發展階段的。如保持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適度隔離有利于防范危機的發生。
監管合作要降低監管套利
G20期間,各國領導人將進一步就加強全球的監管合作深入交換意見,全球也對此充滿期待。對于這一問題,德勤全球首席執行官奎勵杰指出,金融危機以及最近的債務危機都充分表明全球市場的緊密聯系,由此也說明全球金融合作、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性。
王華慶指出,監管的全球性合作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降低或者是大幅度取消或者最終要取消監管的套利。
東京證券交易所集團社長兼首席執行官齊藤惇也贊同王華慶的觀點。他希望G20能夠通過建立一系列的監管體系來防止套利。而他更指出,各國都要謹防國家資本主義從加強監管的浪潮中悄然崛起。
美國博斯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貝納杰則直言希望G20能夠推出一些基本的原則,以加強對套利的監管。
“監管就是要確保金融機構能夠正確的、審慎的運營,而不僅僅是遵守相應的規則”,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委員會主席約翰·萊克表示,此外,他指出,對于“全球進行金融改革將進一步加強銀行和投資者之間的關系,提供更加讓投資者放心的融資機制。我們認為全球流動性的改革應該意識到有些國家的具體情況”。(記者 苗燕)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