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全面發展階段的今天,我們某些執法機構及工作人員的司法觀念和執法方式,并沒有與時俱進、同步跟進,似乎還依然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水平。一些執法人員在具體工作中,片面追求“宣傳”效應,崇尚“殺雞儆猴”的理念,不惜犧牲被處罰者的人格尊嚴,嚴重損害了我國司法理性、文明與人道的形象。
據《南方日報》近日報道,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三中派出所日前抓獲了4名涉嫌賣淫嫖娼的人員,并將其中兩名涉案的女青年戴上手銬,掛上繩索,讓她們光著雙腳在大街上“示眾”,引來行人駐足觀看、議論紛紛。當地媒體不僅發布了警方突擊查處賣淫嫖娼行動的新聞消息,還刊登了一組涉嫌賣淫女子“游街示眾”的照片。照片被傳送到網上之后,受到眾多網民的質疑。
記得早在十多年之前,中央有關部門就對執法文明和司法人道提出了明確要求,也曾對死刑犯的“游街示眾”等問題發出過多道“禁令”,三令五申地強調必須予以嚴格禁止、違者必究。我認為,賣淫嫖娼的行為雖為現代文明社會所不恥,也確實有傷社會風化,觸犯了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依法可以處以罰款或者行政拘留。但此類行為畢竟是一種總體情節較為輕微的違法行為,與觸犯刑律的犯罪甚至重罪相比,絕對不可等量齊觀。中央對業已判處死刑的罪犯尚且禁止實行“游街示眾”,而聯合國《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準準則》也早已做出已決犯或者未決犯在被送入或者移出羈押場所時,“應盡量避免公眾耳目,使他們不受任何形式的侮辱、好奇的注視或宣傳”的規定。那么,根據“舉重以明輕”的道理,我們對待尚不構成犯罪的普通違法者或者僅僅是違法行為的嫌疑人,則當然更應當納入“嚴禁”之列了。違反此類禁令的,自然應當視作是一種執法權力濫用的違法行為。況且,我國憲法也早已對公民人格尊嚴的保護做出了規定,還特別強調“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值得引起重視的是,最近一個時期,全國上下“打黑除惡”、“掃黃打非”等專項執法行動都已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工作也進一步深化,“嚴打”聲勢風云再起,公安部在不久之前也對相關偵破、執法工作做出了具體部署。我以為,在社會全面動員和社會治安面臨“嚴峻形勢”之時,我們迅速查處和嚴厲懲治違法犯罪的活動,更應當嚴守法度、講究政策,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辦事,而追求司法公正、執法文明的標準不僅不能改變和動搖,還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切不可為了“造聲勢”而置執法文明、人道與法治原則于不顧,更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而犧牲違法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應當充分認識到,“人”永遠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這是人道和人性的思想基石,也是執法文明的重要基礎。即使是對于違法、犯罪人員,我們的終極目標也始終應該立足于通過必要和適度的懲罰,去防止他們重蹈覆轍,促使他們盡早回歸社會。因此,文明執法、人道司法,才是實現法律和社會治理良好效果的必由之路。
為了彰顯公正、文明、人道的執法理念和司法公正形象,我們在堅持依法處罰違法犯罪行為的同時,很有必要將“游街”、“示眾”、“公捕”這樣一類不文明、非人道的執法方式明確歸入違法和禁止的行為之列,并明確作為濫用執法權力的行為類型,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啟動查究程序,追究責任。
□法治觀察
游偉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