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下稱交強險條例)實施四年了,但是對于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后,賠償是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下稱道交法)還是適用交強險條例,各地法院仍存在分歧。記者最近了解到,最高人民院正在制定交強險和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
不分項賠償
按照交強險條例規(guī)定,交強險責任限額在統一的責任限額下實行分項限額,其中機動車有責任情況下,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11萬元;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1萬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0元。
但是按照道交法第七十六條規(guī)定:“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據悉,很多地方法院以會議紀要等方式,要求保險公司在12.2萬元的交強險總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理由主要是:交強險是強制保險,不屬于保險法調整范圍,應當只受道交法和交強險條例調整;道交法第七十六條的理解是不管有責無責都要賠付;道交法沒有細分各項賠償數額,交強險條例與道交法規(guī)定相悖。
在這些判決中,法院還有一個重要理由是:分項理賠的醫(yī)療費用限額1萬元太低,受害人的權益根本得不到有效保障。
但打通分項限額賠償后,直接帶來的是保險公司的賠付增加。有的法院不區(qū)分有責無責,無責賠付的1.21萬元的總限額被提高至有責的12.2萬元,只要在限額內都賠償。
都邦財險公司告訴記者,法院判決金額超出交強險條款規(guī)定范圍的現象很普遍。據統計,其公司系統內32家分公司中,有15個分公司發(fā)生不分項賠償判決,建議今后適當調高醫(yī)療費用賠償責任限額。
醉酒、無證駕駛人傷損失是否賠付
除了分項賠付外,對于醉酒等情況下造成的人傷是否賠償,各地司法判決也不一。
按照交強險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并有權向致害人追償: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醉酒的;被保險機動車被盜搶期間肇事的;被保險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
有的法院認為,上述規(guī)定只是針對醉酒等情況下出現的財產損失不賠,但是人身損失應該賠。
也有的法院認為,根據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盜竊、搶劫或者搶奪的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盜竊人、搶劫人或者搶奪人承擔賠償責任。”保險公司僅可對盜搶期間發(fā)生的交通事故免賠,無證、醉酒駕駛以及被保險人故意制造保險事故的被排除。
著名民法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立新告訴記者:“醉酒、無證駕駛免賠沒道理。”
人保股份公司表示,還有的法院判決要求保險公司將交強險條例第二十二條的墊付搶救責任改為賠償責任、擴大交強險事故的第三者范圍等,都有待法律進一步明確。
道路交通損害賠償是保險糾紛熱點
據記者了解,交強險條例實施后,各保險公司訴訟量大量增長。據山東保險行業(yè)協會統計,2009年各保險公司已決案件中有90%的涉及交強險。人保股份公司也表示,目前交強險的訴訟量占公司訴訟案件的一半以上。
而據江西省保險行業(yè)協會調研發(fā)現,近年來,保險公司的敗訴率約占訴訟總量的60%以上,且保險公司基層機構限于考核壓力和賠償權限,不愿意調解,導致調解率較低,上訴量居高不下,投保人一方和保險公司都消耗大量精力和時間。
江西省保險行業(yè)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財產險訴訟案件中,糾紛主要爭議焦點集中在道路交通損害賠償方面。
而針對司法認定標準不一的問題,各級高院也在想辦法。目前,福建等地已制定了審理保險糾紛案件的指導意見。福建高院民二庭制定的規(guī)范指引中明確,免責條款包括實質免除和減輕責任的條款,并明確交強險分項賠償。
已經聽取各方意見的《江西省審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建議稿》中,規(guī)定交強險條例第二十二條保險公司僅在醫(yī)療費用的分項限額以內承擔墊付責任,其他人身和財產損失,不墊付不賠償。
山東省高院制定的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討論稿)中規(guī)定,保險公司對免責條款有顯著標志(如字體加粗、加大、顏色相異等),對全部免責條款單獨印刷,并附有“投保人聲明”,投保人已簽字并表示明了的,一般就可認定保險公司進行了“明確說明”。
據悉,除了保險法、交強險司法解釋外,最高人民法院也正在就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制定司法解釋,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見稿。楊立新告訴記者,司法解釋將主要對兩個方面的內容予以明確:強制保險;侵權責任法第六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中沒有規(guī)定的,比如掛車等問題。
有保險行業(yè)協會法律部負責人表示,這個司法解釋將對保險業(yè)產生顛覆性影響,保險公司必須再造流程。本報記者辛紅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