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小額高頻”消費模式背后暗藏怎樣的商業(yè)陷阱?

        “小額高頻”消費模式背后暗藏怎樣的商業(yè)陷阱?

        2025年02月22日 08:49 來源:法治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小額高頻”消費模式背后暗藏怎樣的商業(yè)陷阱?

          “上頭”微短劇付費連環(huán)套調查

          被“9.9元解鎖全集”的廣告吸引,湖南人高佳的父親3年間為追劇累計充值3萬余元;北京人郭航的母親被數(shù)十個短劇小程序“圍獵”,賬單散落成數(shù)百筆小額支付難以追查;江蘇人李晴的父親觀看某短劇時,每點擊一集被自動扣款2元,直至銀行卡流水出現(xiàn)“30元觀影消費”才恍然大悟……

          多名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微短劇消費者吐槽,“有些微短劇付費過程就像‘諜戰(zhàn)劇’,處處都在玩心眼”“看個劇需要注意非常多的細節(jié),看似商家全都明確告知,將選擇權交給了用戶,但是有很多環(huán)節(jié)需要細細考究,用戶一不留神就會被繞進去”“廣告寫了9.9元解鎖本劇全集,結果充完看了一半又要我充值,客服回復說充值是按集付費的”“49元買了30天會員看微短劇,過了兩天就說我會員過期了”。

          一些微短劇“小額高頻”的消費模式背后,究竟暗藏怎樣的商業(yè)陷阱?又是怎樣將部分中老年人拖入充值漩渦的?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免費試看誘人入局

          小額充值積沙成塔

          “沒想到平時很節(jié)儉的老人,卻為各種微短劇花了3萬多元。”提起微短劇,高佳十分沮喪。

          高佳的父親今年58歲,一開始以為9.9元就能解鎖全部劇集,沒想到看了三四集后,小程序又提示余額不足,要求繼續(xù)充錢,一開始是充金幣,后來是買短劇會員卡。“他說自己太想看后面的反轉了,便不斷地解鎖新劇情,并且一部劇也就幾十元,到最后他都覺得自己只花了幾百元。”

          直到家里人瀏覽了父親微信賬單里3年內的花銷才發(fā)現(xiàn),“的確都是小額賬單,最高不超過39.9元”。但計算下來,僅2024年就充了1.6萬余元,3年竟花了3萬多元,“零零碎碎地在不同小程序上充錢,全是各種某某視頻的39.9元”。

          郭航的母親也有類似經(jīng)歷,自去年年底迷上微短劇后頻繁充值。“本來說花300多元買了包年會員,以后就不用再花錢了。結果沒幾天又充錢,說包年不含這個劇。沒多久又看上一個新平臺的劇,稱跟老平臺的內容不一樣。幾十個小程序,東花一筆、西花一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給我看她的手機了。”郭航吐槽說。

          曾在短視頻代運營公司工作的劉女士直言,微短劇的核心是情緒反應和付費意向,為了吸引觀眾付費,平臺一般會先讓他們免費看,然后再“卡點”收費。“有的寫劇本時就已經(jīng)標記好了,告訴制作人到哪一集哪個部分可以‘付費卡點’,因為這時觀眾情緒已經(jīng)達到頂峰,只要掐斷,大概率會付費收看。”

          記者了解到,目前小程序上的微短劇主要有兩種收費形式,一種是充值虛擬貨幣,進行單集付費,每集價格從幾毛至幾元不等;另一種是直接充值會員,包括周卡、月卡、年卡等。以某短視頻平臺的小程序為例,一部不到百集的微短劇,免費試看15集后,后續(xù)為付費集數(shù),需充值至少七八十元才能全部看完。

          這簡單的充值設計背后,實則套路重重。

          高佳之所以注意到父親賬單的異常,要從他的微信群說起。去年12月,高佳操作父親手機時發(fā)現(xiàn),他加了二三十個專門分享微短劇的群。群里的短劇助理會不定時地發(fā)送一些短劇鏈接,而且為了吸引群成員點擊,會把一些鏈接的封面設置成美女照片或其他獵奇的圖片。

          “一些短劇平臺還會給父親拉VIP會員多對一的專屬對接群,他加了五六個這樣的群,三四個人只為他一個人服務。”高佳說,這些專屬群每日給他推送各種收費短視頻,有部每集1分鐘的短劇居然需要支付800虛擬幣,按小程序的換算規(guī)則,相當于一集8元。

          付費規(guī)則霧里看花

          解鎖全集暗藏貓膩

          高佳發(fā)現(xiàn),父親主要是在短視頻軟件上看微短劇,但往往看不了幾集就要收費了,如果想繼續(xù)觀看,則需跳轉至小程序,充值付費也基本在小程序上完成。

          “父親的零錢包里有些零錢,而且開通了掃臉支付,雖然他知道充了錢,但不知道累計下來居然有這么多。再加上他不清楚虛擬幣和現(xiàn)金之間的兌換比例,不了解所需支付的具體價格,也不知道收費規(guī)則,不知不覺間就花了3萬多元。”高佳整理父親的賬單發(fā)現(xiàn),他接觸過的短劇小程序有120多個。

          “我可以接受父親為看短劇花39元購買某平臺一個月的會員,問題是即使他買了會員,如果被導流至小程序觀看,仍然要通過充值虛擬幣付費觀看,而虛擬幣充值無上限,導致錢去如流水。單是去年11月某一天,父親就充值了5次每次3900K幣(虛擬幣,1元可以購買100個K幣),當天累計支付近200元。這樣的事情在過去3年內發(fā)生過很多次。”高佳說。

          記者瀏覽多個短劇小程序發(fā)現(xiàn),對比市場上幾個主流的視頻軟件的會員定價,很多相關小程序的收費標準普遍更高。比如,消費者支付49.9元,可以成為幾大長視頻軟件2個月的會員,在短劇平臺上卻只能是7天會員,甚至是3天會員。

          一些小程序的收費規(guī)則也很混亂。

          記者觀看××劇場小程序的一部短劇,看到需要付費的劇集時,頁面標注了單集需要66個“看點”(用戶通過小程序相應支付方式為賬號充值后獲得的虛擬幣),但并沒有提供虛擬幣的購買選項,只顯示“全場免費看”會員的付費選項,比如9.9元一天會員、19.9元一周會員、29.9元一月會員、99.9元一年會員。

          記者用另一個賬號觀看該小程序的同一部短劇時,平臺又給出了截然不同的收費標準:支付6.9元購買690“看點”,預計可觀看后10集;支付19.9元購買1990+1990“看點”,預計可觀看后60集;支付69.9元購買6990+6990“看點”,預計可觀看后211集。會員價格也有了非常大的變動,變成29.9元一天會員、58元一周會員、99元半年會員。

          更隱蔽的是“解鎖全集”的文字游戲。

          記者查看某部短劇付費劇集中跳出的充值頁面,發(fā)現(xiàn)在頁面下方有幾行灰色的小號字樣,其中一條內容為“購買解鎖本劇全集:一次性解鎖52集”。而實際上,每部短劇的付費集數(shù)并不相同。也就是說,雖說宣傳解鎖全集,但實際上限定了解鎖的集數(shù)。

          還有小程序提供“支付11.9元,一鍵解鎖本劇全集”的選項,但不管短劇實際的付費集數(shù)是40集還是60集,都是相同的價格。

          來自廣東的林涵最近注意到,她85歲的外婆為追劇支付11.9元“買斷”全集,卻發(fā)現(xiàn)所謂“全集”僅含52集,剩余劇情需二次充值。

          “一些小程序會推出各種充值會員活動,不同小程序的規(guī)則、價格都是不一樣的。很多平臺也會有整劇購買、單集購買的選項,但怎樣整劇購買算優(yōu)惠價,單集購買一集是多少錢,這些都很難搞清楚,甚至同一平臺不同短劇收費都有差異。”林涵說,這些復雜的計算規(guī)則在她的仔細研究之下都難以捋清楚,更不用說老年人了。

          去年10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布的微短劇領域問題消費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兩成的消費者遭遇不明碼標價問題,近一成三的消費者反映包月、包年會員觀劇權益不明晰。部分觀看渠道雖然對單集所需虛擬幣進行明示,但字體較小,且未明示全劇所需虛擬幣總數(shù),導致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容易陷入反復充值、多次充值的套路。此外,部分微短劇劇場未告知虛擬貨幣與現(xiàn)金之間的兌換比例,消費者無法準確了解所需支付價格。

          自動續(xù)費連環(huán)扣款

          平臺玩轉文字游戲

          “因為想看微短劇被騙了100元。”在吉林工作的田雪說,自己去年用短劇軟件時不僅遇到虛假宣傳,還在不知情中被自動扣費4次共計100元。

          “這件事發(fā)生在2024年12月,一天我在短視頻軟件中刷到一部短劇,被它的類型和內容吸引后,我根據(jù)指令點擊下載了‘××愛刷’軟件。”田雪告訴記者,下載軟件后,她為了繼續(xù)觀看短劇,按照頁面的引導支付了9.9元開通會員。但等她去搜索自己想看的短劇時卻發(fā)現(xiàn)平臺上沒有,也沒有其他感興趣的劇,她便卸載了該軟件。可3周后,田雪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軟件在20多天里自動扣款100元。

          記者下載該軟件發(fā)現(xiàn),軟件開屏就自動彈出了新用戶福利“全額返活動”的宣傳頁,內容是“0元訂閱會員,下單立返9.9”,并有限定的支付方式。

          支付頁面的訂單信息顯示:0元看劇,付款并開通后全額返還。

          此時,真正的文字“陷阱”正在等待用戶,重點就在于“付款并開通”這5個字。

          記者成功支付9.9元后,軟件緊接著彈出頁面,寫著“恭喜您成為周會員!您9.9元的返現(xiàn)機會待領取。您已取消開通,默認不參與返現(xiàn)活動”,頁面下方設置了顯眼的黃色按鈕“抓住機會,去開通”。

          在點擊黃色按鈕選擇繼續(xù)“開通”后,記者進入“支付簽約中心”,發(fā)現(xiàn)服務內容為“新用戶福利自動續(xù)費”,服務詳情為“商戶每隔7天,自動從你的支付賬戶扣款29元進行續(xù)費”,點擊“同意協(xié)議并開通自動續(xù)費”。

          “不是按照字面理解‘支付9.9元后商家就會返還’。”田雪說,選擇“開通”的也不是所謂的會員,而是“自動續(xù)費”。

          此外,記者發(fā)現(xiàn),上述軟件在誘導用戶支付的頁面中,沒有提到會員的使用期限是多久,支付結束后才顯示購買的是“周會員”,因此田雪實際購買的是周會員而不是月會員。

          江蘇人方燦因為父親通過短劇小程序累計充值近4萬元而開始關注微短劇收費問題。他告訴記者,一些短劇以低價吸引用戶付款,在對方支付時默認勾選續(xù)費選項,使用戶在觀看時自動續(xù)費,且后續(xù)劇集均以原價扣費;或者設置多種付費選項,混淆單集、全劇、平臺的概念,“對于一些老人來說,根本無法清晰計算自己追劇所花費的金額”。

          記者在應用市場搜索“短劇”“劇場”等關鍵詞,瀏覽相關的短劇軟件評論,很多用戶都表示遇到了“自動續(xù)費”問題。還有多名用戶提醒網(wǎng)友:這類短劇軟件可能會誘導訂購其他套餐,謹慎下載。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布的微短劇領域問題消費調查結果也提到,在小程序或App觀看微短劇時,平臺常常提供會員服務。然而,這些服務往往包含強制自動續(xù)費條款,消費者開通會員服務時必須接受自動續(xù)費事項,有強制消費之嫌。更為嚴重的是,部分平臺在扣款前未進行任何提醒,導致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扣費。

          同時還存在有效期條款不明確,類似“躲貓貓”,以及部分劇集下架不通知的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以上消費者開通全站會員后仍需為部分劇集付費,七成以上消費者開通會員后遇到小程序下架或無法使用的情況。部分平臺付費頁面未明確提示有效期或服務期,消費者難以掌握自己的權益狀況。此外,一些平臺在劇集下架時未進行通知,導致消費者已購買的劇集無法觀看,已充值的虛擬貨幣也無法使用。

          短劇退費有路無門

          維權通道形同虛設

          更糟糕的是,稀里糊涂充完錢后,商家可能“換了馬甲”或直接下架視頻,導致消費者維權困難。

          在過去的1個多月里,高佳一有時間就會處理微短劇退費的事,她主要在全國12315平臺進行投訴。

          “退費的過程很復雜。”她無奈地說,賬單中涉及的相關小程序有幾十個,要一一定位平臺和所屬的公司,將拍攝或者截取的圖片上傳至全國12315平臺,還要講清楚每家公司對應的情況和費用。

          在退費過程中,高佳還有耗時耗力卻無疾而終的經(jīng)歷,一是因為有些充值過的小程序難尋蹤跡,二是因為并非所有投訴都能受理。

          “我投訴時需要提供小程序上的交易明細,可其中不少涉及的小程序都更改過名字,去年上半年還有,現(xiàn)在再搜就搜不到了,找不到小程序就沒有憑證。”高佳說,而且這些小程序所屬的公司天南地北,各個省市的都有,由不同地區(qū)的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而針對同樣的問題和情況,一些省市的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受理,另一些則不受理。

          目前,高佳投訴了充值比較多的短劇平臺,收到了少部分退款,“2024年共計花費1.6萬余元,現(xiàn)在只收到了退還的三四千元”。

          在維權過程中,消費者還遇到了“區(qū)別對待”。

          來自云南的顧星在某短視頻軟件看微短劇時遭遇重復充值。“我想看的劇大約有60集,免費看了七八集后給出了‘解鎖全集’的支付選項,于是我花了12元解鎖全集。可當天支付后,我看了20集又看不了,平臺讓我繼續(xù)充錢,再次購買全集還需要支付和第一次相同的費用。”

          發(fā)現(xiàn)問題后,顧星立即聯(lián)系該平臺客服,要求退還全款或者解鎖剩余劇集,隔天她就收到了退款。

          但來自山東的王默就沒這么幸運了,他在相同平臺上購買了某部短劇的全集,過了兩天就無法觀看。向客服反映問題時,對方的回復是:為了保護創(chuàng)作者利益無法退還。

          記者在某第三方投訴平臺看到,關于微短劇的投訴超過上千條,其中退費難的投訴居多。

          為了不讓父親再繼續(xù)沉迷和充值,方燦只能手動刪除父親手機上添加的上百個小程序,但刪的速度跟不上他添加的速度。“這些小程序無孔不入,網(wǎng)絡文章、朋友圈的廣告等,都很容易點進去,加上短視頻平臺也一直按照他的喜好推送,每天能接觸短劇的渠道五花八門。”

          林涵同樣面臨這樣的難題。“賬戶沒錢了沒辦法充值,但是短劇還是戒不掉。”林涵說,與外婆同齡的好友也會在群聊里轉發(fā)各種各樣的短劇節(jié)選,一不小心又會點入短劇小程序里觀看。

          無奈之下,林涵和方燦都選擇將老人的手機設置成青少年模式,以限制消費額度。

          “青少年模式確實能夠禁用一些小程序,但我爸畢竟是個成年人,有些手機功能還是要用的。”方燦覺得,用青少年模式來幫父親戒掉短劇之癮只是權宜之計,希望平臺能夠有更適合老人的防沉迷系統(tǒng)和支付模式。

          (文中受訪的微短劇消費者均為化名)

          (法治日報法治經(jīng)緯 記者 趙 麗 實習生 張雅婷 )

        【編輯:張子怡】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欧美精品 | 亚洲аv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 亚洲黄金精品在线观看 | 女同欧洲亚洲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乱码二区免费 | 日韩一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