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 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開幕會結束后,代表委員們對政府工作報告頻頻點贊,許多代表委員表示報告回應了社會關切、反映了各方期待,是一個提振信心的好報告。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法治元素也可圈可點,讓不少代表委員印象深刻。
這些法治元素體現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等重大改革舉措陸續推出”中;體現在“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中;體現在“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范涉企行政檢查”中;體現在“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中;體現在“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中;體現在“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法治政府建設和提升行政效能的內容比往年都多,表明了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視程度。”
高度重視法治建設
“法治元素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的頻次、被給予的關注,令人鼓舞,令人期待。”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說,政府工作報告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對依法行政、公平正義、公共法律服務等都給予了充分關注,相應的目標和任務符合法治規律、法治需求,必將促進營商環境法治化,有利于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議案19件,制定修訂行政法規28部。”過去一年政府立法成就吸引了不少代表委員的目光。
“以高質量立法護航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監事長、上海功承瀛泰(長春)律師事務所黨委書記遲日大在基層廣泛調研中了解到,過去一年,針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立法部門多次召開企業座談會,廣泛聽取行業意見,并將企業關注的創新機制納入立法框架。這種扎根實踐的立法模式,既回應了行業發展訴求,也為制度創新預留了空間。
遲日大認為,要不斷完善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并更加注重立法質量與社會效應,踐行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理念,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打下堅實基礎。
“當下,AI技術和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已然深度融入網絡空間,并與法治領域緊密交織。在此情形下,如何確保AI運用所依之法完備充分,政策該如何精準發力發揮先導作用,立法如何做到及時跟進,立法的前瞻性、時效性如何體現等,都值得關注和期待。”高子程說。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首義律師事務所主任謝文敏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的法治建設體現了“技術驅動治理創新”與“民生權益精準保障”的雙重導向,在立法、執法、司法及社會治理等維度推出多項突破性舉措。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遲日大說,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同時也是法治建設的重要領域,覆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鏈條。
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對此也給予了關注。
遲日大告訴《法治日報》記者,要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給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開出“法治定心丸”,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制定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出臺規范地方招商引資的措施;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范涉企行政檢查;修訂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出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政策;完善企業簡易退出制度等。
在遲日大看來,以法治手段持續優化市場生態,營商環境的法治化水平不斷躍升,從而實現法治政府建設與營商環境提升之間的良性互動。
在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部分,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馬懷德說:“要以服務增強企業信心,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規范政府涉企執法行為,防止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破壞執法公平公正的違規執法行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令人振奮,讓我們感受到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重視與關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說,這些政策舉措,不僅體現在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切實保護上,更體現在鼓勵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上。
“一系列政策部署,充分體現了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民營經濟活力的決心。在法治化保障和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下,民營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夏華說,“作為民營企業家,我們將抓住政策紅利,加快轉型升級,積極參與國家經濟建設,為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非常重視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在部署2025年工作任務時,專門有一段明確提出加強法治政府建設。”馬懷德說,“政府工作報告對法治政府建設闡述內容豐富、要求較高,既體現了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視程度,也展現出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決心和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包括嚴格依照憲法法律履職盡責,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加強政府立法審查,強化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深化政務公開;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制度機制等。
馬懷德說,重大行政決策是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內容,加強政府決策科學性、民主性,依法決策,對提升決策水平、確保法治政府建設成效意義重大,同時還涉及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政府立法審查等內容,這些都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內容。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監事長、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伙人呂紅兵告訴記者,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強政府立法審查,強化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非常具有現實性和針對性。
呂紅兵建議,應進一步加強科學立法,在重視“立”“改”“廢”“釋”“纂”的同時,關注備案審查制度和功能建設,建立并完善涵蓋“立”“改”“廢”“釋”“纂”“備”的一體化、全方位科學立法體系。在實施《法規規章備案審查條例》同時,盡快出臺行政規范性文件審查條例;在嚴格執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同時,加快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條例。
“助力政府工作報告中既定目標任務沿著法治軌道扎實推進,在實踐中要堅持依法行政、嚴格依法執法,同時需要高質量法律服務的有力支撐。在此進程中,法律人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建功立業,擁有宏闊的可為空間,應當為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見效貢獻法治力量。”高子程說。
(法治日報兩會特刊 記者 劉欣)

- 專題:2025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