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居璐)一則數月前拍攝的7分鐘的網絡視頻,近日在內地輿論界引發騷動。它曝光了香港女導游因內地游客購物不足便加以辱罵的情景,同時,也把旅游市場惡性競爭的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事件源起最近多家內地電視臺均播出了拍攝于今年3月的一段網絡視頻:車窗外不時閃過香港街景,一位女導游在車上辱罵內地旅客購物不足使她丟臉,并且恐嚇威脅不購物的旅客“沒飯吃”、“沒地方住”,言辭激烈。
視頻播出后,當事香港女導游成為眾矢之的。知名的天涯社區論壇上出現討論帖,標題為《速圍觀:香港女導游把大陸客當孫子一樣教訓!》一時跟帖者眾多,憤怒譴責不絕于耳。不少自稱去過香港的網友說,個別香港導游存在“怠慢內地游客”的現象,其中也不乏“打擊導游”和“抵制香港游”等呼聲。
據香港媒體報道,“辱客”事件曝光后,國家旅游局首發游港服務警示,同行斥她是業界之恥,有輿論甚至稱她“魔鬼導游”。7月27日,一度“失蹤”的香港導游李巧珍現身京城公開致歉。次日,北京當地出版的多家報紙,在頭版顯著位置刊出香港旅游發展局主席田北俊的表態:2晚3天的香港地接成本,最低要500元到800元,“加上組團社的成本,一千多元是沒法去香港的。”田北俊表示4000元左右的純玩團才能夠保證赴港游品質,實現“無強迫購物、無自費項目、無附加費”。
同一天,《北京青年報》發表署名評論員文章稱,旅游業歷來競爭激烈乃至慘烈,部分實力弱、資質低的旅行社唯一可以倚仗的競爭手段就是競相壓低團費,以致竟有“零團費”、“負團費”的產品進入市場。
在分析此次“辱客”事件的癥結時,內地多數媒體認為,問題出在旅游業內的體制不完善和行業惡性競爭上。
《廣州日報》稱,此事件禍起“零團費”。據該報介紹,目前超過八成的香港旅行團均為廉價團,旅行社和導游只能靠團員購物賺取回傭,平均每名團員需要消費數千元才能讓旅行社和導游有錢賺。若團員購物花費未達到一定金額,導游和領隊會倒貼給旅行社。
窘迫的生存環境,也造成了部分操守欠佳的導游惡言對待不肯購物的旅客。內地各大新聞網站,紛紛轉載一篇來自《新聞晚報》的“香港導游工作調查”,稱香港導游倒貼錢管食宿,收入全靠游客購物回扣。該報道稱,在香港,“購物團”十分普遍,“客團沖突”也不少見,香港導游的收入主要來自游客給的小費和購物點給的傭金及回扣,其中回扣是最大的收入來源。“地接社收到珠寶店給的回扣最高能達到70%。”目前絕大多數香港導游不但沒有基本工資,在接團時,還要代支游客食住行的所有開支,然后再從商店給的回扣中賺回來。
導游的氣急敗壞,游客的“死扛不買”,儼然是心存僥幸的買賣雙方之間的一場“博弈”。對此,《北京青年報》評論文章表示,在游客與旅行社耐心和意志的較量中,游客們顯然已占上風。
雖然“購物團”飽受詬病,但關于導游辱客事件深層起因的討論并未降溫。29日《南方都市報》發表文章說,零團費不是旅游購物糾紛的根源。“真正的免費餡餅在市場環境下基本是不存在的,對賣家與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場愿打愿挨的公平交易。”
文章就目前輿論矛頭指向零團費旅游團發表了不同看法:生活中一些貌似免費的消費,如廉價的報刊雜志和免費的網絡資訊,實際上消費者以收看廣告等方式付出了成本。一般正規的旅行社會對購物團給出明示,事件中的游客似乎也知道自己參加的是購物團。但游客以沒有明確購物標準為借口拒絕付出成本,是一種貪便宜的消費行為。完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方燦】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