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時評:香港“航天熱”:增國家認同,添科創動力
中新社北京6月26日電 題:香港“航天熱”:增國家認同,添科創動力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26日在香港會展中心登場,將近日香港“航天熱”推向高潮。觀察人士認為,這有助于港人增進國家認同感,并為香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注動力。
長期以來,由于香港與內地實行不同的政治制度,教育、文化等存在差異,加之西方反華勢力、反中亂港分子和某些媒體的造謠抹黑,有些港人對國家認識不足,甚至存在偏見。2019年6月暴發的“修例風波”,令問題更加凸顯。
香港國安法實施后,特區迎來由亂及治的重大轉折。隨著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工作的推進和完成,廣大香港市民對維護國家安全和“愛國者治港”的認識不斷提高。
近日神舟十二號飛船的成功發射,激發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在中共百年華誕和香港回歸24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杰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活動,22日起一連五天為香港青少年帶來了生動的國情教育課。
航天科學家團隊通過講座和展覽等,分享了航天人為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增進了香港市民對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客觀認識,也有助于激發民族自豪感、增進國家認同感。
有香港報章稱,航天科學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與一代又一代港人堅持的刻苦拼搏、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也相契合。在面臨疫情防控和重振經濟挑戰的當下,更引起了香港市民共鳴,提振各界應對困難的信心。
近年來,受全球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香港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亟須突破瓶頸、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9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及今年公布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都明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對于擁有多所世界一流高校、有數十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具備不俗科研能力的香港,無疑是發展良機。
香港與內地在科技領域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04年,科技部就與原香港工商及科技局簽署合作協議,每年會商年度合作計劃。
近年來,香港科創環境越來越好。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陸續成立至少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少香港大學生受邀到中國科學院等內地知名科研機構實習;香港高校和科研機構已可向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直接申請項目經費,實現“科研資金過河”。
近年來,香港科研人員已多次參與國家航天項目,隨著香港科技創新發展不斷推進,預計未來更多香港科研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將有機會參與到國家航天項目中。
眼下的“航天熱”在香港引起了眾多青少年的濃厚興趣,對未來更多年輕人參與科技創新發展、打造國際科創中心,必將產生積極影響。
相信隨著香港市民對國家的認識不斷增長,與內地的交流合作將不斷深化。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東方之珠”也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完)
- 專題:時代精神耀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