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根據深圳邊防“哨所改造計劃”,深港邊界一線將新建三十二個哨所,但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哨所已歷經了由最早低矮僅容下兩人的迷彩圓形崗樓,到兩層樓高的鐵架式崗樓,再到三層樓高水泥混凝土崗樓和一層鑲嵌玻璃透明式空調“小別墅”等變化。
現代哨崗似“小別墅”
對于如何處理舊式崗樓,目前深圳邊防基本形成共識:“上世紀五十至九十年代,每個十年都保留一兩個”。譬如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碉堡式崗樓,崗樓與崗樓之間原先還有坑道連接,成為當時對抗“英帝國主義”的代表性建筑。深圳邊防有關負責人說:“做新的很容易,我們想把歷史留下來,即使是拆掉的也留下了影像數據!
廣東省旅游業界人士表示,隨著港方逾八成半的邊界禁區陸續“解禁”,以及深港邊界一線漸趨開放式管理,歷史遺留下來的各具中英特色的崗樓群可望成為海內外游客熱捧的新景觀。若兩地有關部門批準,估計“邊界一線游”將可成為赴港游、特區游的熱門線路。
其實,如今深圳邊防新哨所的興建已更注重適應周邊的歷史遺跡、生態保育與城市生活發展需要。譬如在新建伯公坳哨所時,專門將哨所下面那塊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光緒二十四年,中英地界”字樣的十一號界碑加了個護欄。而深圳邊防十四中隊在新建營房時挖出巨石,另外一棵大榕樹也有礙,但最后決定給石頭和樹讓路,營房往后挪,現在巨石上刻了書法名家的題字,大榕樹成了一景。
伯公坳留下地界遺跡
深圳灣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邊防區內,原有的鐵絲網如今已全部拆除,新建的哨所也適應周邊環境設計不太高,燈光不太強,為的是不影響鳥類“睡覺”;而林間小道鋪成一段一段的,為的是能讓小動物過路“不費勁”。執勤哨兵晚上從不把手電筒的光投射到紅樹林里,取而代之的則是加大徒步巡邏頻率。
部分邊防鐵網已拆除
深圳邊防有關負責人說,邊界管理的變化要算鹽田區居民感觸最深。由于這里“一線”與“二線”間的距離較短,過去曾是邊防最緊張的地方,雖然依山面海,但居民不準上山下海;其中大鵬灣邊的海潤園是沙頭角最大、最豪華的居民區,有四千多名港人居住于此,小區門前剛好是邊防路,導致他們住著“海景房”卻走不到海邊。如今,這里的沿海鐵絲網已全部拆除,二點五公里長的海岸成了自由出入的濱海長廊,惟有花叢邊的提示牌仍警告游客這里是粵港邊防“一線”。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