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月六日電 題:走近港九茶餐廳 戀上香港味道
中新社記者 于晶波
如果以金錢為橫軸,時間為縱軸來定位香港美食“蒲點”的話,那么最理想的去處應算香港的茶餐廳。
作為香港最草根、最本土的“市民食堂”,茶餐廳就像一張無處不在的美食地圖,安靜懸掛在港九街頭。在香港鬧市,幾乎每個公交車站的停靠處,都有一家或幾家茶餐廳正在開門揖客,食客可以在任何時間沖進去,從容安撫一下自己的饑腸轆轆。
如同天星小輪和百年電車一樣,香港的茶餐廳是香港人獨有的集體記憶。在香港這個世界美食之都,在蘭桂坊的啤酒飄香和半島酒店氤氳的下午茶香包圍中,茶餐廳保持著貌不驚人卻身強命硬的姿態,并在大半個世紀的激烈競爭中,旁觀著對手的興衰起落,而自己卻磨練出善于自我調節的高明本領。
在遍及港九的茶餐廳里,被壓在玻璃下的菜單上既有西式的牛排、多士、三明治、意大利面,又有中式的乳豬、燒鵝、港式靚湯、云吞和白飯,除此之外,墻上還貼著寫滿菜品的紙條輪番應市!爸形骱翔怠笔遣璨蛷d食品最精彩的部分,半中半西、半唐半番的“鴛鴦”和菠蘿油是茶餐廳里最受喜愛的食品。食客可以在點餐后不到一杯茶的時間,看到自己想要的食物和飲品,而結賬時的價格則是“平易近人”。
有新銳的雜志說,飯局格調決定著城市趣味。但在香港茶餐廳里,當西裝革履與不修邊幅共處一室,當提著LV的美女與身穿工服的健碩工人一起埋單的時候,便很難說清這個城市的飯局格調和城市趣味究竟如何評判。
香港茶餐廳是地地道道的“香港制造”,有著這個城市共同的味覺“語言”,亦是閱讀香港繁華都市空間的重要地標。
據說茶餐廳的出現,要追溯到早期開埠后的香港。那時深受西式生活習慣影響的港人,喜愛西方人的“嘆西茶”(喝咖啡),但早期西餐廳為西人所開,不招待華人,且這類食肆收費昂貴,故輾轉出現華人開設的“茶餐廳”。
如今的茶餐廳,不僅是港人和老外一起體驗“舌尖美味”的絕佳去處,亦是香港電影中少不了的場景。而每逢星期三和星期天,這里更會擠滿老老少少的馬迷,隨著電視屏幕中狂奔的馬蹄,喜不自禁或粗口橫飛。
在深邃的作家看來,香港茶餐廳正好處于“飲食話語與空間政治學的交匯之處”,但在香港的普羅大眾看來,茶餐廳卻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每天都會經過或光顧的地方,是每天上演人生百態的方寸舞臺。
小小的茶餐廳還凸顯著香港人的精神,被總結概括為靈活、變通、快速和公道。而對于這座城市的外來者來說,這里則是戀上香港味道的捷徑。一位在香港工作過三年多的北京姑娘說,回到北方最懷念的就是香港茶餐廳里那杯酸甜可口的凍檸茶。(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