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7日電 十年前,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以“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模式管治這個特別行政區。十年來不少去過澳門的臺灣民眾都感受到亞洲賭場日新月異的變化。臺灣《中國時報》日前則專訪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白志健先生。談吐嚴謹、淡定沖和的白志健對澳門回歸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娓娓道來。
打擊惡勢力 治安變穩定
社會治安穩定是許多澳門民眾的共同感受,白志健憶起回歸前的澳門治安不禁搖頭指出,當時澳門治安可以用“腥風血雨”來形容,主要是澳葡政府不作為與不負責任的放縱,讓惡勢力無所顧忌,而有好的治安才能有好的經濟發展,“當中政府的管治很重要,在回歸后,澳門特區政府與內地一起連手打擊犯罪,徹底改變有組織暴力犯罪猖獗的狀況,澳門現在已成為世界最安全的地區之一”。
回歸后甫從亞洲金融危機走出的澳門,于2003年遭逢SARS沖擊,白志健表示,當時大陸為了拯救澳門服務業并刺激經濟復蘇,開放自由行與新博彩業者執照,截至目前已有眾多個大陸城市居民個人可赴澳旅游,覆蓋人口超過2.6億人,至2009年5月底,以“個人游”方式到澳的旅客累計達3125萬人次,帶來超過千億元澳門元(下同)的消費。
在與臺灣ECFA頗有相關性的澳門與內地CEPA部分,目前已簽署七個補充協議,白志健表示,大陸對澳門原產地產品全部給予零關稅,在服務貿易領域上,對澳門的41個領域采取237項開放措施,而這些領域的開放以及配套的優惠政策,也讓澳門在未來發展具有更突出的競爭優勢。
面對去年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澳門得到了北京的全力支持。白志健指出,大陸從推動內地與澳門加強金融合作、推進涉澳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促進粵澳深化經濟合作、幫助澳資中小企業抒解經營困難、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澳門開放、全力確保供澳食品等六個方面支持澳門,極大地增強了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信心,保證了澳門經濟社會的總體穩定。
簽CEPA 更具競爭優勢
過去十年,澳門經濟以平均15%的速度成長,人均所得可左證此成就,白志健說,與回歸初期相比,澳門生產總值增長2.6倍,2008年達到1718.7億元;人均GDP則成長2.8倍,于2008年達到39036美元、僅次于日本,躍居亞洲第二位,失業率一直維持在3到4%的低水平。
最令人驚奇者,異于多數政府采負債支出,澳門特區政府的財政存款由回歸時的24.5億元,滾存增加至目前近900億元,在人均收入上,白志健也以數據左證說,澳門居民人均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由1999年的4920元,增加到2008年的8500元,居民存款也由843億元增加到1854億元,人均存款約增加20萬元,也由于當局有經費,澳門實行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十五年免費教育,比回歸前多了六年。
臺澳民間交流 蓬勃發展
在臺澳關系互動上,白志健指出,回歸后澳臺關系成為兩岸關系的特殊組成部分并得到穩健發展,主要表現在三方面,首先是澳臺民間交流活動蓬勃發展,交流領域不斷擴大、層次逐步提升,特別自去年起,入臺交流活動明顯增多,改變了以往以臺灣到澳交流為主的“單邊交流”態勢,民間交流出現雙向發展的新局面。
其次是澳臺人員往來更加熱絡,白志健表示,臺灣地區是澳門第三大旅客來源地,每年到澳臺灣游客都在百萬以上,澳門居升民赴臺旅游也不斷溫,去年達到3萬多人次,而到臺灣大專院校求學的澳門中學生,也由回歸初的不到200人,增加到今年的1000多人。臺灣“莫拉克”風災后,澳門民眾像關心內地一樣關心臺灣,累計捐款達2000多萬元。
大三通后 扮演兩岸橋梁
再者是澳門在兩岸間發揮著獨特的橋梁作用,白志健說,多年來,澳門是兩岸人員往來的重要中轉站和兩岸進行商談的重要地點,兩岸多次就春節和節日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等事務在澳門進行商談并取得成果,“澳門在促進兩岸關系中發揮著先行先試的探索作用”。
面對兩岸“大三通”后的影響上,白志健務實地指出,兩岸直航后,澳門的中轉角色遭到一定程度的弱化,短期看會對澳門的兩岸中介或中轉服務行業產生影響,但中長期看,澳門仍有從兩岸關系新格局中獲益的機遇,最近臺灣的第一銀行到澳門設立分行,要以澳門作為向內地金融業發展的前哨站,這就是最好的左證。
在未來臺澳關系發展上,白志健指出,兩岸關系不斷改善和發展,將為澳臺交流交往創造更為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澳門與內地CEPA的逐步深化、珠澳跨境工業區的建設與泛珠江三角洲區域性合作的全面啟動,將為澳臺兩地的交流合作提供更大的空間與潛力,“我認為澳臺關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發展前景美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