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坊:郎咸平
1986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博士學位,曾經執教于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芝加哥大學等。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曾擔任世界銀行公司治理顧問、深交所公司治理顧問、亞洲開發銀行中國銀行改革治理顧問、香港政府財經事務局公司治理項目顧問。
2001年下半年在國內股市極力推廣“辯方舉證”以及“集體訴訟”措施以保護小股民的正當權益,強調國家對股市等方面強化監管,因此得名“郎監管”。
監管,監管,還是監管!談起香港回歸10年話題時,郎咸平又表達了他對監管的情有獨鐘。郎咸平認為,多重監管讓香港股市受益。
這個因強調監管而得名“郎監管”的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教授,笑稱自己不是經濟學家。生于中國臺灣,學在美國,現在中國香港工作的郎咸平雖然不是“土著”,但他最常說的是“我們香港人”。
郎咸平強調,香港的另外一個寶貝是:歷經多年形成的信托責任。
何謂信托責任?簡言之,信托是指張三基于對李四的信任,將財產權委托給李四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信托責任由此產生,它是指李四(受托人)對張三(委托人)所負有的嚴格按張三的意愿(而不是李四的意愿)管理財產的責任。
郎咸平說,在香港,很少看到員工下午五點多就吵著要回家,因為他們知道什么是信托責任。當然,郎教授認為,這種信托責任的形成來自公平公正的監管體制。
還是監管!
受人之托完成使命的責任感很強
香港雇員晚上十點鐘、十一點鐘下班很少會有怨言,很少見到香港員工下午五點多就吵著要回家,因為他們知道把工作干好是應該的。
新京報:回歸十年來,香港或香港人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答:過去,香港人對內地可能在心理上有一些排斥,但現在恰恰相反,很多香港人都喜歡上了內地。香港人比較現實,這幾年在經濟上對內地依賴加深,心態可能發生了變化,比如,現在在香港講普通話就是一種光榮。
新京報:你認為香港的發展得益于哪些方面的優勢?
郎咸平:一般而言,香港人比較講究實干苦干,香港的信托責任也比內地強很多。香港大部分員工對公司的信托責任是內地員工所缺乏的。在香港的公司里,雇員晚上十點鐘、十一點鐘下班很少會有怨言,很少見到香港員工下午五點多就吵著要回家,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的信托責任,把工作干好是應該的。
新京報:同香港相比,內地信托責任到底差距在哪里?
郎咸平:同香港相比,內地員工也非常缺乏信托責任。香港企業家到內地辦廠,常會遇到一些他們不能理解的事情。
比如,有的員工在公司做了一兩年后就不愿意再繼續做了,就會辭職和別人合伙開一個類似的公司。香港人一般認為,你好好做事,我好好對你,你憑你的能力升職,而在薪水方面我盡力給你照顧。那你為什么還不干呢?我認為這就是大陸員工信托責任缺乏的一種體現。
新京報:內地應該如何彌補不足?
郎咸平:我希望內地公司員工,無論是在國企還是在民企,都要多學學香港員工的信托責任。在企業信托責任方面,關鍵是還有很多內地企業不了解香港企業運作情況,這就需要媒體宣傳,我在此也希望通過貴報號召和提倡這種信托責任。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