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旗——降下。
五星紅旗——升起!
大雨滂沱,1997年7月1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陸海空三軍,從北起深圳沙頭角、南至蛇口媽灣碼頭,由陸地、空中和海上,進駐香港,正式履行防務職責。
傾聽了156年5個月零4天《上帝保佑女王》的香港同胞,開始熟悉激昂、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
10年風雨,金融風暴、禽流感、非典、經濟復蘇,駐港部隊和香港同胞,同呼吸,共命運。
如同“香港之死”的無知預言破滅一樣,苛刻的香港媒體如今自己承認:“平時駐軍就像是隱了形,凡舉植樹、獻血、清潔維港、災難救援等公益和治安活動,駐軍總是悄悄出現,并作出最大貢獻。”
最近的香港民意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對駐軍的認同率和滿意率逐年上升。
數字無言,卻最有力。
駐港部隊司令員王繼堂中將、政委張汝成中將袒露心聲:10年來,駐港部隊官兵嚴守軍紀,為香港的繁榮穩定盡了我們最大的努力,無愧于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稱號。
講政治
紀律常常講 都是“不銹鋼”
駐港部隊是“窗口”,它是世人了解軍隊、黨和國家的窗口,守紀律、重形象是駐港部隊官兵們的共識。
1997年7月12日,駐港部隊航空兵團戰士陳建偉進港后第一次外出執行公務,途經獅子山隧道時,前面大貨車影響了視線,他駕駛的三菱車跟著貨柜車進了自動收費車道。當時部隊進港不久,還沒有辦理自動收費手續。
回到部隊,他立即將這件事上報領導。當天下午,團里就派人帶領陳建偉趕到隧道管理處,他們對工作人員誠懇地說:“今天我們來,一是道歉,二是補繳隧道費,三是接受處罰。”
隧道管理處工作人員了解實情后,連聲說:“佩服,佩服,解放軍真是文明守紀。”
駐港部隊地位特殊,面臨的考驗也分外多。2005年3月,原汽車連排長李浩可帶車到深圳采買辦公用具,香港一家雜志的編輯上前搭訕:“解放軍先生,世界各地的讀者對中國軍事的話題都很感興趣,我們雜志欄目缺少一個特約記者,每個月付3000元酬金,不知你有沒有興趣?”
李排長斬釘截鐵地說:“對不起,駐港部隊的紀律不允許擔任。”事后,李排長及時向連隊反映了情況。
哨兵小劉也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天,他在營區門口值勤,一位老外走上前來,用生硬的漢語對他講:“我是一名國旗收藏愛好者,我的收藏中還差一面五星紅旗,你能不能把這面五星紅旗賣給我?”說著指了指不遠處旗桿上的國旗,并從口袋里掏出了一沓美元。
“不行!”小劉毫不猶豫地回答。
老外以為錢少了,又從口袋里掏出了一沓更厚的錢。小劉一看,這老外也太不了解我們了,隨即義正詞嚴地說:“國旗是我們主權的象征,你出多少錢都不可能賣給你,還是請回吧!”
據統計,10年來,駐港部隊官兵因工作關系與境外媒體、外國駐華機構、外軍來訪人員打交道5000多人次,無一人擅自違規交往,先后組織近2.39萬名官兵外出游覽購物,無一人違紀。
強防務
武藝練不精 不是駐港兵
有人說,駐港部隊在香港市民中的聲譽于2004年8月1日的大閱兵后又高漲了一大截。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共進行過13次大閱兵,這13次閱兵都是在10月1日,地點都是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香港舉行閱兵,還是第一次,因而備受關注。
為了領到免費參觀券,不少香港市民通宵排隊,1.5萬張參觀券不到兩個小時就派發完畢,3萬多香港市民在石崗營區目睹了閱兵的盛況。
好像是為了考驗受閱官兵,8月1日當天,香港暑氣灼人,烈日炎炎。10時30分,閱兵式開始。雄壯的國歌聲令人心潮澎湃,前往觀看的嘉賓和市民全體起立,向國旗行注目禮。
3000多名受閱官兵分為儀仗隊、9個徒步方隊、兩個裝甲車方隊和3個空中直升機編隊,依次通過檢閱臺。
整齊的隊伍,一致的步伐,如排山倒海,勢不可擋。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