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山西平遙以“匯通天下”奠定其中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20世紀30年代,隨著外資銀行紛紛登陸外灘,上海崛起為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香港回歸之后,中國首要國際金融中心的桂冠也隨之落戶香港。
在中國國際金融中心的歷史變遷中,香港能否繼續保持其領先地位,這是決定香港未來的關鍵一環。而討論香港金融的未來,有兩個問題不容回避:香港是否會遭遇邊緣化,以及香港未來究竟如何定位?
邊緣化與否,關鍵在于其擁有的優勢是否能夠被取代。
與亞洲其它國際金融中心相比,香港的獨有優勢是其濃厚的中國特色;與內地的金融中心相比,香港的獨特之處在于“一國兩制”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意味著,即使在中國改革開放達到更高階段,香港仍將具有內地城市不可取代的優勢。
除了根本制度的不同,香港經濟的開放和自由度在全球也是獨一無二,甚至全球最發達的經濟體如美、歐、日亦有所不及。出于本身經濟及金融安全的考慮,中國內地經濟乃至金融中心的開放程度在未來仍會不及香港。實際上,即使如新加坡和日本等開放經濟體系,也難以做到像香港一樣完全撤銷資本管制。
此外,信息和人才流動完全自由、司法制度、低稅率和簡單稅制等,也是香港在未來擁有的持久競爭優勢。
獨有優勢難被取代,香港金融中心被邊緣化的風險也就不大。不過,競爭仍然存在,未來香港金融的地位,很大程度還取決于香港自身的努力。
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中央明確表示“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旅游、信息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其中金融中心被列首位。在此指導思想下,香港特區政府于今年初提出了“十一五”期間的經濟行動綱領,其中就金融發展提出了詳細的思路,從中可以看到香港金融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其一是內地化。香港的金融機構會進一步參與內地金融服務,香港的金融工具可能進入內地,甚至內地和香港的交易所可能會建立交互買賣平臺。與此同時,香港市場的內地特色可能會更加凸現,隨著人民幣債券的發行,香港已具備處理人民幣結算的基礎設施,這使以人民幣交易股票也成為可能。不遠的將來,香港的商品貿易也可能會用人民幣清算。
其二是國際化。目前,香港正爭取吸引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越來越多的海外金融機構也正進入香港,并將之作為進入中國內地、輻射亞洲的重要平臺。
其三是多元化。在傳統強項銀行、股市、外匯、黃金、資產管理之外,商品期貨、外匯期貨已被提上議事日程。隨著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作為香港金融傳統“短板”的債券市場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有分析人士大膽預測,未來十年,香港可能會成為“政治上一國兩制,金融上與內地一體化”的經濟體,并成為與紐約和倫敦比肩而立的全球金融中心。過去十年,香港的發展遠超國際觀察家的預期,未來十年的前景是否仍會超出想象,我們翹首以待。((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