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澳門十二月十日電 題:澳門:“社團社會”顯魅力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龍土有
澳門沒有政黨,只有社團,被稱為“社團社會”。澳門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社團,有同樣興趣愛好者也喜歡組成社團。各類社團增添了澳門的活力,也成為這座充滿人情味的城市中一道獨特風景。
“百萬行”更勝往年
由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一年一度舉辦的“公益金百萬行”,將于今年十二月十三日舉行,目前已收到各界善款近一千萬元。每次百萬行,都有幾萬市民參加,沿孫逸仙大馬路浩浩蕩蕩前行,行政長官及澳門社會名流均參與,沿途還有節目表演等,如同一場慈善嘉年華。本次百萬行更有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跳傘隊表演助興,更勝往年。
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是澳門三大慈善社團之一,能把慈善活動做到如此規模,可見澳門社團的活力。
澳門沙龍影藝會已有三十年會齡了。上個月,沙龍影藝會與與內地攝影協會在澳門綜藝館連續舉辦了兩場攝影展。沙龍影藝會理事長謝炳潤是公務員,利用業余時間打理會務。他說,擔任理事長雖然累一點,但能為會員服務,以影會友,廣交朋友,也是一大樂事。
國情教育(澳門)協會是今年剛剛成立的社團。十一月,該協會主辦了第一屆青少年國情知識競賽,吸引兩千余學生參與。本月還將在澳門三十所大中小學舉行“國慶大閱兵圖片巡展”。協會副會長兼理事長王海濤說,澳門雖然社團很多,但缺少推動國情教育的社團,協會大有作為空間。
社團濃縮人情味
在澳門成立社團很簡單,只要有章程、有架構就可以注冊,社團總數有四、五千個。不少社團歷史悠久,點多面廣,在澳門社會頗具影響力。比如中華總商會、工會聯合總會、街坊會聯合總會、婦女聯合會、歸僑總會、中華教育會等。澳門是個移民城市,各類同鄉會在社團中也占了不少比重,比如江門同鄉會、福建同鄉會等。
由于澳門社團多,一個人往往加入好多個社團。有名望的人士身兼五六十個社團頭銜很平常,有百余頭銜也不稀奇。在澳門時不時會收到折疊式名片,即便這樣,也只能收錄該人眾多社團頭銜中的“精華”部分。
澳門日報總編輯陸波曾笑言,澳門很小,從街頭走到街尾,就能碰到好幾個熟人。澳門的社團文化,就是小城人情味的縮影。社團中一般有大量的常務理事、理事、監事職位。有些社團還為德高望重者設置了永遠名譽會長、名譽會長,永遠榮譽會長、榮譽會長,永遠會長、創會會長等職位。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加上社團職務大多是不領薪水的兼職,即便精英人士也只能在少數社團擔任要職,其他社團職務常常是“掛名”。有位澳門名流私下說,因為大家都很熟,需要互相“幫襯”。
澳門社團開展活動,除自籌經費外,還可爭取政府部門支持和澳門基金會贊助。由于近年來澳門經濟發展快速,澳門基金會財力充裕,為社團活動提供了很多支援。
老社團活力不減
上世紀初,鑒于澳門沒有自己的華商組織,議事不便,華商蕭瀛洲于一九一三年發起成立“澳門商會”,幾年后定名“澳門中華總商會”。 澳門中華總商會是澳門工商界第一個社團組織,也是當今影響力最大的社團。總商會包羅了澳門商界名流、知名商號及一百余個行業協會,會員經營的業務遍及澳門工商各業。何賢、馬萬祺、崔德祺、崔樂其、彭彼得等商界領袖都曾擔任商會要職,現任會長為馬萬祺。
八十高齡的總商會理事長許世元總結從事社團工作心得,認為首要有奉獻精神,不爭名,不奪利,事事出于公心;也要識大體,顧大局,注重團隊精神的發揮。
在許世元的辦公桌上,分別有“應辦”、“急辦”、“待辦”、“候復”、“參考”、“備查”等活頁夾以區分日常事務的輕重緩急。他說:“工作多對我來說不存在任何問題,反而假期太多無事可做時感覺更為辛苦!”
澳門中華教育會是全澳最大的教育團體,擁有三千多教師會員和幾十個學校團體會員,在澳門教育界發揮著積極作用。現任會長李沛霖介紹,澳門中華教育會是響應蔡元培組織中華教育會,于一九二〇年成立的。新中國成立后,澳門中華教育會也逐步轉變為愛國愛澳團體。
澳門回歸祖國后,特區政府與教育會的共同目標都是培養有愛國愛澳理想、德智體群美全面發展的下一代。“當然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政策有不足也要提,是其是,非其非”,李沛霖說。(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