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06月04日 15: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依山傍海、屋院林立,香港與深圳在此一街相連、一衣帶水,作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禁區”,為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6月3日,香港特區政府首階段開放沙頭角禁區,游客可游覽沙頭角碼頭及附近土特產市集,并經碼頭乘船到外島出游。
【解說】沙頭角位于香港新界北區和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邊界。1898年,英國向清政府租借新界,為期99年。雙方其后勘定新界北部陸地邊界,以深圳河及沙頭角河為界,沙頭角自此一分為二,被分為“華界”與“英界”,以中英街連接。上世紀80年代,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對外開放,成千上萬的內地民眾通過這里認識和了解香港。如今,這條街道成為沙頭角的地標之一,由香港特區和深圳市共同管理。
【解說】沿海濱一路往前,就可抵達沙頭角最東邊的角落,亦是這里的最新地標。一個舊時街道牌上印有“沙頭角之‘角’”的字樣,牌下立著一塊模擬中英街界石打造的石碑,碑上“日出沙頭,月懸海角 ”的題詞揭秘了沙頭角這一名稱的由來。
【同期】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 李冠洪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這個碑,就是我們中間有這塊界石。這個是我們沙頭角當初,我相信是當時有些清朝的官員幫我們安上的,他們來到這個地方覺得很漂亮,剛剛好又有日出,見到很漂亮的美景,所以做了一句“日出沙頭 月懸海角”。
【解說】站立在這一方角落,可以遠眺沙頭角碼頭的沿岸風光及一望無際的香港水域,一道由藍色膠桶串聯而成的浮欄橫亙在海天之間,轉身回望又可近觀深圳社區鱗次櫛比的住宅區景觀,是名副其實的“一隅兩地三景致”。
【同期】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 李冠洪
我們為什么要介紹這個地方?就是說讓游客可以看到我們兩地是很近的,只是一河之隔。如果通關之后,我們這個沙頭角的大環灣旅游打通之后,其實兩個地方都可以參觀都可以去到的,又可以看到我們內地的地方,也可以看到我們香港的地方。這是第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我們希望借助這個景點,將來的愿景就是說將這個禁區開放了和兩地的旅游業聯系起來,大家將來可以有一個雙贏的局面,給香港帶來好處,內地的同胞又可以過來旅游,那是一個相得益彰的地方。
【解說】作為北部都會區唯一的出???,沙頭角是探索不少隱世外島的獨家出發地。從沙頭角碼頭乘船駛出,航程中可見到停泊滿大型貨船的深圳鹽田港。與鹽田港一水之隔的是沉積巖風化而成的鴨洲,因形狀酷似鴨子而得名,也是游客的打卡圣地。約半小時航程,就可抵達香港新界北區一處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客家村落——荔枝窩。村中建有協天宮、鶴山寺及風水圍墻等古建筑。昔日這里的村民以務農為主,此后村民外流、村落荒廢。2013年,這里開展了農業復耕和鄉村社區營造計劃,讓這個傳統的客家村落得以重現生機。
【同期】香港鄉郊基金項目總監 梁秀媚
經過了幾年在這里的社區農夫,其實我們通過復耕之后開了一些地出來。有一些很有心的人他們進來幫忙耕田做事情。通過農耕去恢復周圍的一些,尤其是濕田可以看到種稻米的。那可以有提高生物多樣性,同時人也可以在這里提供食物。對于一些游客來說現在沙頭角禁區開放了,或者假期有街導進來。以前覺得要離開放棄的鄉村,現在是很多人都覺得很有價值的,他們重新有了新的身份認同。
【解說】如今,村落中大多破敗不堪的原住民屋舍經修復后作為旅店客房展露新貌,也讓前來參觀的游客能夠親身感受數百年前的文化風貌。
【同期】香港鄉郊基金項目總監 區志偉
那我們有哪些特色元素呢?大家可以見到左邊這個灶頭,以往村民吃的大鍋飯,那個鍋是用來煮飯、蒸菜、炒菜,甚至弄干凈了之后,他說可以用來做干衣機。這里可以看到有兩間房子,其實我們在做的一個是叫做舊的建筑技藝工廠,我們可以在這里教別人做泥磚,做一些小小的復修,希望他們可以欣賞和明白以往古建筑的做法。其實大家可以看到墻上面有一些洞,其實這些代表什么呢?就是代表有一個木的格子在這里。最后這間屋子我們設計希望保持它原來的風貌,但是里面要做新的表述方法。
【解說】隨著“禁區”沙頭角的逐漸開放,香港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也立下發展里程碑。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并存”的獨特都會景觀不僅為香港市民提供更為豐富多元的旅游資源,也將在未來助力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記者 范思憶 羅嗣昱 香港報道
責任編輯:【何三禮】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 11000002003042號]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